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2-10-02 10:53:26 热度:1681
——记杰出神经外科专家、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下)
时代先锋创建首个神经外科
王忠诚192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烟台,因为家境贫困,高中时曾辍学。他原本打算学工兴国,但由于经济困难,他最终选择了不收学费的北平医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在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就是这次经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不少战士都是脑外伤,王忠诚和其他医生们都做不了脑外科手术。他曾经亲眼看着一个17岁的小战士因为脑疝离开了,当时的不治之症今天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手术。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立志要做一名神经外科医生。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刚好卫生部在天津总医院创建第一个脑系科,他便主动报名加入,做了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赵以成教授的助手,开始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成为我国第一代为数不多的神经外科医生。1955年,王忠诚随同赵以成教授一起调到北京同仁医院,创建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
“吃”放射线10年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的神经外科刚刚起步,当时国内在脑外科的诊断上使用“气脑造影”法,用这种方法诊断,病人非常痛苦,有的还会造成残废,严重的甚至会死亡。国外已经用上了“血管造影”技术,能将危险性从2%至3%降到0.1%至0.3%。做血管造影需要在“X光”下进行,需要穿上“铅衣”进行防护。为了能尽快掌握脑血管造影的先进技术,王忠诚当时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就开始给患者进行检查。给病人照一次X光,就相当于给自己照一次。那时候,每天经常给三四个病人做血管造影检查。在几乎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他坚持了10年。
常年暴露在放射线下的结果是白血球降低,不及正常人的一半。这导致他脱发、牙龈出血、体质大为减弱,经常发烧,有一次持续发烧两个月,先后多次患肺炎,还有几次险些丢掉性命。为了能坚持工作,年过八旬时他依然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四点钟先做早操,然后在跑步机上走两公里。
付出身体健康代价的结果,是王忠诚积累了2500份珍贵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并在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这本书的问世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30年的差距,而这项技术一直使用到上世纪70年代末CT技术引进中国。
培养半数神外医生
全国各地慕名来找王忠诚看病的患者非常多。每当他看到患者拿着辛苦攒下的钱,费尽周折来到天坛医院的时候,他都非常难过。王忠诚想到要建立全国的神经外科网络,让全国的神经外科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患者就可以就近得到有效的治疗。“这就要打团体赛,光拿几项单打冠军代表不了我国的整体水平。”
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他牵头制订了全国统一的神经外科病历、诊断和治疗标准;他把技术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各地的医务人员。现在,全国各省会的大医院都有独立的神经外科病房,中等以上城市的医院有了独立的神经外科病床,相当多的县级医院也有了可以兼做神经外科手术的医师。而全国的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半数是在王忠诚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本报记者 贾晓宏J146
2024-12-20
2024-04-18
2024-03-18
2024-02-19
2024-01-06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