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6-03-09 10:14:38 热度:1669
原标题:家门口有好大夫,何必去大医院?
刘国恩(资料图片)。庄小龙 摄
医改专家刘国恩:让医生把诊所开到老百姓家门口
“新医改”启动7年以来,2016年成为攻坚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一系列新举措将助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昨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做客广州日报2016年全国两会会客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医改热点问题。
文/广州日报记者谢绮珊
寿命增1岁是系统工程
记者: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医疗方面的内容,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刘国恩: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具体指标,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争取使国民期望寿命增加1岁。要实现这个目标,靠医疗服务体系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除了在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上必须有大的进展之外,还需要环境、食品等影响我们健康的各行各业的配合,这是大的系统工程。
记者:前段时间“号贩子问题”引起很大关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国恩:好的医院平均每天的门诊量都超过1万人次,这给票贩子提供了贩票基础。需求庞大的情况下,专家号成为稀缺资源,号贩子的出现是自然的。号贩子的行为如果是非法的,通过内外勾结把号倒出来,打击就是对的。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怎样才能顺利推行分级诊疗呢?
刘国恩:现在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分级诊疗,但是把医院门诊分流出来后,出现了另一个短板,社区服务中心没有能力承接。这就需要改革,我们要让越来越多的医生,从医院的专科领域,逐渐转为全科,医生可以到社区把诊所开在老百姓家门口。家门口有很好的大夫,小病小痛何苦跑到大医院?分级诊疗就要求解放医生,这是方向性的问题。
首先要把医生解放出来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社会办医。如何让医务人员能够真正流动起来?
刘国恩:目前门诊服务占了大医院收入的50%~60%,如果大医院的门诊服务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把这个收入放在医生开业的诊所,医生的收入就不是医院付的工资,而是靠他们的双手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得到的高收入,他们的收入将是量级的递增。现在我们要求医学院校尽快建立全科医学系,培养新一代的全科大夫。全科医疗队伍的建设、发展、壮大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现有医生转型,二是医学院校尽快开设全科医学系。
如果我们希望在社区能够看好病,首先要把医生解放出来,然后根据相应的资源,让技术、医保跟进。检查则由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来提供,如此一来,标准更高、速度更快、服务也更好。这不仅有助于解决诊所的新问题,还有助于解决重复检查的老问题,也有助于大医院减少大设备的购买和使用。
记者:如何解放医生?医师多点执业在一些地方已开放,但并没有受到医生的追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刘国恩:解放医生要具体落实下来无非是两条路,一个是多点执业,另外一个是更彻底的自由执业。多点执业允许医生到一个以上的医院或医疗机构执业,医生仍然拿医院支付的工资、报酬,属性没有变化。公立医疗机构目前受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约束,医生要评职称,要有级别,要晋升,这也要求医院去行政化。多点执业先跨出来,从多点执业再到自由执业,行政级别就不重要了。如果医生脱离了医院,不需要行政级别和晋升,但是社会保障、福利系统仍然能够保障,解放医生的路子就能走得通,这需要全社会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医院里面守护住院病人的大夫,可能还需要行政以及管理,这些大夫不多,可能占整个医疗服务队伍的20%~30%就足够了。
加大医生薪酬制度改革
记者: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如何应对?
刘国恩:由于过去公立医院的收入分配机制,导致儿科科室创收能力最弱,儿科医生日渐减少。现在,年轻夫妇如果能够响应二孩政策,需求自然会增加。这需要加大医生薪酬制度的改革,通过年薪制提高他们的收入,对于非住院大夫,通过医保加大对他们的支付,越来越多的人就会从事儿科服务,儿科大夫也能更好地到基层开办儿科诊所。
记者:您觉得是否需要限制大医院的规模吗?
刘国恩: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大问题是,我们长期以大医院为中心配制资源。大医院的大,不是因为床位多,而是接待的门诊量多。对大医院的继续扩张要严加限制,把未来的资源分配到乡镇卫生院,才能扭转回来。限制大医院规模的继续扩张,还需要在医生层面上下工夫,让医院里工作的专科大夫,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转型为全科大夫,守护百姓家门口的医疗需求。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0
2024-04-18
2024-03-18
2024-02-19
2024-01-06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