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制药工业生物技术创新需求强烈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12-10 19:38:01 热度:809

  11月30日,以“生物科技 环境友好”为主题的2013·天俱时科技论坛在河北石家庄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教授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应用成效显著,需求强烈,值得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扩大新兴产业规模。
  优势明显
  谭天伟介绍,工业生物技术是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基础生产化学品、材料与能源的新型工业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正在培育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预测,至2030年,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
  “工业生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和废物排放以及环境污染;增加化学工业新品种和工业产值。”谭天伟谈到,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加快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如美国在《2020年制造业挑战的展望》中,明确将工业生物制造技术作为战略技术领域,并列为2020年制造技术挑战的11个主要方向之一。英国2010年发布了《生命科学的时代》战略,提出了未来5年的关键重点领域是食品安全、生物能源和工业生物技术、支持健康的基础生命科学。
  在制药领域,工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优势明显。所需的化学品可以应用生物催化方法进行合成,具有低碳化;条件温和,能耗低;专一性高,“三废”排放少等优点。谭天伟举例说,脂肪酶是催化合成领域用途最广的酶,2002年,美国辉瑞公司的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Lipitor)的化学合成工艺就被脂肪酶催化工艺所代替。采用传统化学合成工艺要通过多步化学合成,即经过手性转化、腈化、水解、酯化、卤代反应、腈化,再转变为中间体。而采用生物工艺,采用了3种酶的3步耦合催化,经生物加氢还原、生物催化腈化就能得到中间体,不仅生产过程大大简化,而且产率提高100多倍,有害溶剂使用显著减少,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因此获得200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再以生物材料的合成为例,1,3丙二醇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多种药物、聚酯、抗氧剂的合成。与化学法相比,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获得生产成本低,转化率高,产物分离简单,无环境污染。
  期待加强
  谭天伟表示,目前,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研究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发酵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了现代生物工业产业群体与产业化条件;基本拥有一支技术创新研发队伍与平台条件;基本具备获得突破的工作积累——在微生物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微生物代谢、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过程工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大宗发酵产品具有国际产业优势,生物塑料、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工材料、精细化学品与化学药原辅料生化工艺等方面正在快速发展,许多产品规模已经为全球最大。
  同时,我国医药工业界对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亦有强烈需求。谭天伟介绍,比如酶制剂,80%的国内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与国外相比,我国酶种单一,生产水平低几倍甚至几十倍,迫切需要高产酶的野生菌、高表达酶的工程菌。此外,我国的大宗发酵产品(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产量虽然国际领域,但生产菌株水平低20%~50%,且以高资源消耗、高能耗和低人工成本参与竞争,也迫切需要新的分子育种技术改造工业菌株。同时,精细化学品和医药化学品与中间体市场需求大,但我国化学法合成物耗、能耗高,污染重,迫切需要以生物催化转化替代,实现节能减排。
  谭天伟谈到,生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未来几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严峻形势,对生物产业提出了迫切要求,对健康、绿色食品、优质环境将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令我国生物产业面临重大机遇。同时,我国的生物产业也面临着突破成果转化、实现高品质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其中,重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就是,如何高效地把这些创新发现转化成为有用的技术,转化到产业中去。
  谭天伟认为,工业生物技术在“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中的投入和产出已显示极高的科研效率,虽然投入经费只占8%(3亿元),但产出占到所获国家奖的25%,发明专利的20%,产值的90%。今后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应加强技术创新,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从而尽快实现由先进生物技术模仿到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由传统发酵产业大国到现代生物制造强国,由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化学工艺到清洁、高效、绿色生化工艺的转变。
  据悉,由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举办的天俱时科技论坛,自200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在本届论坛上,16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著名专家与来自全国制药、污水处理、医药化工设计等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
  □ 本报记者  白  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