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最佳医院”与“病有所医”的距离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13-11-25 23:35:58 热度:611

  中国哪家医院综合实力最佳?患病求助哪家专科医院最合适?由全中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昨天出炉,为民众按图索骥求医问药提供便利。
  这份榜单是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其准确度如何,一般人很难置评。但仅就普通民众乃至大多数患者的观感而言,这样的榜单恐怕让人难以亲近。且不说这些医院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那些与高专业水平匹配的高昂医疗费用也足以将很多患者排除在外。
  客观而言,这些基于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最佳医院评选,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国家在医疗技术和科研上的最高水平。那么与此相对,这些多数依托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大医院,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更确切的定位,本应该是谋求医学进步和对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与攻关,但就目前而言,这些大医院的人满为患,证明其离本该承担的专业分工无疑还存在相当的距离。事实上,期待某个大医院或是一部分大医院去承担一个国家民众的“病有所医”之梦,终究显得不切实际。
  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民众所享受的医疗水平当然有着重要关联。但在今天的中国,一座人人都可亲近的医院,或显得更为急需。同时,医疗资源在个别地区和大医院的过度倾斜,所滋生的负面影响,也早已凸显。如仅以排名第一的协和医院为例,发生在其中的医疗纠纷甚至是医闹和暴力现象,并不少见;而到大医院就医的成本,那些患者通宵打地铺排队挂号的画面,足以给出令人沉重的答案。
  有专家早就指出,全国人民到协和医院看病,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种说法背后当然同样指向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
  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民众打交道最多的恰恰是“身边的诊所”,也就是社区医院。民众身体有恙,最问诊的应是社区医院或小诊所,但在目前语境下,基层医疗资源相对稀薄,其带给民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足,使得很大一部分一般性的医疗需求习惯性地涌向大城市和大医院。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之下,这种就医习惯更加使得基层医院的条件改善难上加难,比如小地方的校医院很难留住医疗人才。于是乎,一种“小的愈小,大的愈大”的恶性循环得以形成。这些都是在一份光鲜的“最佳医院”排行榜背后,所应被看到的现实。
  如果说这些大医院所象征的科研水平与过去数十年的特殊医疗分配体制相关,是一种“顶层高度”,那么,在今天,我们恰恰需要的是去打破这种医疗资源过度向顶层汇集的不均衡局面,构筑医疗保障的托底力量。如何打造更多亲近庸常生活的医院和一个接纳更多人的医疗体制,无疑是当下中国仍旧徘徊的医改面前,很多国人的共同“乡愁”。■朱昌俊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