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记者手记:真帮扶,让基层儿科“能行”!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7-06 23:35:50 热度:21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真帮扶,让基层儿科“能行”!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徐凯鑫

  凌晨两点,手机铃声急促响起,时刻值守的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主任医师齐宇洁抓过车钥匙,冲出大门,驾车深夜疾驰。

  近30公里外的北京房山区良乡医院产房,一个脐带绕颈的早产儿情况危急,儿科团队正在实施抢救。

  半小时后,齐宇洁冲进手术室,参与抢救并指导进一步稳定生命体征。新生儿最终转危为安。

  这场生命接力,连接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与一所郊区的基层医院,也感知着中国儿科分级诊疗的质量与温度。

  “以前设备、技术都有限,遇到危重早产儿,只能外转,现在我们在2024年北京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年度考核中勇夺第一。”今非昔比,在良乡医院工作30多年的儿科护士长张艳不禁感慨。

EIv8SNTet2LF6UdC.jpg

  这是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主任医师齐宇洁在北京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查房并教学。(受访者供图)

  曾几何时,郊区和基层医院“不敢收”,大量患儿涌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看病难”成为“老大难”。

  改变始于2019年。响应国家分级诊疗与北京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北京儿童医院将良乡医院纳入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合作单位,并加挂“北京儿童医院良乡诊疗中心”牌匾,将品牌、专家、技术、管理“打包”下沉。

  新生儿科成为突破口。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的医护人员,手把手教学良乡医院儿科脐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技术。

  短短4年后,一个27周、仅有790克的超早产“掌心宝宝”,就在良乡医院获救了。

  医护站白板上写满的医嘱,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也证明了基层儿科“能行”!

  2023年秋冬季,支原体肺炎高发,良乡医院儿科日门诊量接近1200人次,北京儿童医院日接诊破万。

  一名5岁男孩重症肺炎病情恶化,连通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的绿色通道,又一次证实了儿科医联体“能行”!

  2019年至2024年,良乡医院儿科年门急诊量从约14.5万人次攀升至约20万人次。

  多西环素等紧俏药品上午“提需求”,下午“调到位”;医联体内上下转诊“序贯治疗”;实现规划、品牌、人员、药品、标准、管理“六通”……无缝衔接的双向转诊,让基层儿科更有底气。

  推开新落成的儿科病房,阳光穿过落地窗洒在嫩黄色墙面上。从防撞软胶到卡通元素,软环境的细节彰显儿童关怀视角。

  更“暖”的变化发生在看不见的地方。支气管镜检查室内,5岁的萌萌吸入麻醉气体后沉入梦乡。屏幕上,纤细的镜管滑入肺部,精准冲洗着病灶。

  “从前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家长在门外抹泪。”良乡医院儿科主任常宇娟轻声说。今年上半年超百例无痛操作的背后,是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专家驻场带教的日日夜夜。

  更深的变革在于理念。儿科率先引入“健康管理师”开展慢病管理,建立哮喘、过敏等专病门诊与服务,将健康管理延伸至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小患者豆豆4个月内三次因严重咳喘入院,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医师、良乡医院挂职副院长姚瑶带领团队及时为他应用无创通气呼吸支持,动态调整药方,病情显著改善。

  “离家近,孩子少遭罪,专家在,心里更踏实。”家长的心语,道出儿科医联体的价值与意义。

  365天24小时响应,这是一场“双向奔赴”。良乡医院院长郭艳红坦言:“没有上级医院不计成本的前期投入,没有基层医护人员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儿科医联体走不到今天。”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指出,我们不仅整合本地资源,建立了12家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了北京市10个区(含经开区),还在新疆、河南、河北、黑龙江完成4家区域中心建设。一方面合理分流患者,一方面确保疑难重症得到有效治疗。

  统计显示,儿科医联体的建设有效降低了外地患者进京就医比例,已从70%降至40%左右,大幅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要求实现广泛覆盖,增强儿科服务供给。

  “全国儿科是一家!”倪鑫的话回响在记者耳畔,治愈孩童的笑脸也浮现在眼前。

  满怀期待,当基层医院的信心与能力稳稳“提上来”,孩子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