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一摇一晃,四十五年行医路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07-04 18:20:30 热度:22

浙江东阳乡村医生何新能身残志坚服务乡亲

b8ee10d8-8c8c-4f5d-9cda-6ea1c2ff3736.jpg

何新能为患者取药。吴意琼摄

  上午10点一过,眼看没人前来就诊,浙江东阳市三单乡大蟠溪村村医何新能背起医疗箱,骑上电动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入户巡诊。

  三单乡群山环抱,是当地比较偏远的乡镇。大蟠溪村位于山坳深处,从乡政府出发,需要坐将近一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这里有300多名村民,以老人为主。何新能是村卫生室唯一的医生,曾荣获“浙江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45年来,只要村民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何新能随叫随到。

  一个破旧的医疗箱

  斑驳的木柜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常用药品;一旁的简易诊疗室内,存放着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这里是大蟠溪村的卫生室,也是何新能的家。

  何新能家里有个老式牛皮医疗箱,外壳和背带已经破皮褪色,金属扣也锈迹斑斑,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急救药等。从行医开始,这个“老伙计”陪伴了何新能40多年。“能为大家看病,我很知足,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就够了。”他说。

  何新能是土生土长的大蟠溪村人,3岁那年患上小儿麻痹症。一场突发高烧,加上山高路远,他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跛了脚,走路一摇一晃。

  “我希望身边的乡亲们得了病后都能得到及时救治,不要留下遗憾。”初中毕业后,何新能立志学医,1980年学成后回到村里。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老村医退休后,问诊、检查、开药、打针、输液、登记,全靠何新能一个人。当时的卫生室设在村子的旧祠堂里,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医疗器械,一到冬天,四处漏风。何新能索性将卫生室搬进了自己家里。

  “刚开始,村里没有通公路,只能靠走。”何新能说,别人走半小时的路,他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有时需要外出到邻县拿药,往返得一天时间。由于长年累月地赶路,他的脚上常常布满血泡,鞋子也不知道走烂了多少双。

  一道长长的疤痕

  何新能的右脸颊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

  那是2018年5月的一天傍晚,何新能从村民家返回的途中,电动三轮车突然刹车失灵,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昏了过去。幸好路过的村民发现了他,把他送往医院。

  何新能昏迷了很久才苏醒过来,颈椎、腰椎多处骨折,出院后又在家中躺了3个多月,身体才慢慢恢复。即便这样,他还不忘给有需要的村民开药。康复后,他又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继续背着医疗箱在村里巡诊。

  在村民的印象里,何新能几乎没有休息日,哪怕是春节,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他背起医疗箱就出发。邻居说,有时候,半夜也能听到何新能家传来的敲门声。

  “只要把村民的病治好了,一切都是值得的。”妻子张秀然很支持他。多年来,何新能积蓄不多,有时还会帮人垫付医药费。2019年,何新能东拼西凑借钱盖了新房,一楼大半空间都做了卫生室。何新能乐在其中:“人家叫我一天‘医生’,我就要尽一天医生的本分,再苦再累,也没想过放弃。”

  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

  “阿婆,最近身体还好吗?我给您量下血压……”93岁高龄的村民张香球患高血压多年,何新能每个月都上门为她诊疗。出诊回来,他把工作情况写进自己的工作日志里。

  高血压患者146人,糖尿病患者30人……日复一日地坐诊、出诊、巡诊,何新能对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还负责周边6个自然村的巡诊工作,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着患者情况。

  扎根乡村45年,何新能走遍了附近的每一条小道,大蟠溪村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

  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何新能仍没有放下医疗箱:“只要大家需要,我就继续干下去。能为大伙儿做点事,心里很满足。”说话间,何新能接到一个电话。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他迅速清点医疗器械和药品,背起医疗箱上了车。(记者 窦 皓)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