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烧伤医疗战线上的尖兵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2-10-22 08:09:12 热度:2388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柴家科

苏银成 花 晓

10月13日,柴家科(左一)到病房查看伤员术后恢复情况。毛会彬摄(新华社发)

  翻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柴家科的日记本,一句句铮铮誓言映入眼帘。
  “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国家有难,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应该冲得上,救得下!”
  “每个病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点燃危重伤员生的希望
  柴家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72年12月,他光荣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76年,表现优异的柴家科被推荐进入第一军医大学深造。犹如一条小鱼游进了大海,柴家科从此也找到自己医海生涯的航标。
  2006年5月26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嘎拉山草地森林大火肆虐,奉命作战的武警官兵中有35名不幸严重烧伤。
  消息惊动了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时刻牵挂着伤员的安危,要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
  烧伤的官兵,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6岁,看着一张张被大火烧焦的脸,柴家科心疼地流下了眼泪。由于当地达不到救治条件,柴家科力主将危重伤员转运至北京进行救治。
  在得到上级批准后,一场空陆大转移扑火英雄的战斗拉开了序幕。柴家科不顾疲劳,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针对性处理,甚至如何摆放患者体位等途中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都反复思虑,确保伤员运输过程绝对安全。
  烧伤抢救的“黄金时期”在6小时之内,受伤官兵抵达北京时已是烧伤后的第三天,伤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有业内专家断言:“这么多重伤员,能救活一个就是奇迹!”
  时间就是生命!为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程度,柴家科带领救治小组全体人员连续奋战3个昼夜,完成27台大手术。此后的80多个日日夜夜,他吃住在办公室,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时值盛夏,因治疗烧伤病人特殊需要,病房不能开空调,特护间的温度更高达40摄氏度以上。炙热的气温混杂着焦痂的恶臭,令人窒息。但为了保持创面的清洁,柴家科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为每位受伤战士换药6次以上,每次换药持续1—2个小时。
  经过艰苦努力,柴家科硬是将全部35名伤员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零死亡、低伤残、早康复”的救治目标。
  引领烧伤医学跨越发展
  在无数次同死神的搏斗中,柴家科悟出一个道理:“医生不能只是开刀匠,还必须加强研究,用一流的科研成果,为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1997年柴家科回国后,开始攻关严重烧伤脓毒症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指导下,历经10多个寒暑,柴家科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修订了1991年由美国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符合东方人烧伤实际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系统、全面地总结了烧伤脓毒症的诱因、临床特征和转归,为烧伤脓毒症临床综合防治方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建立了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综合防治方案,使我国的烧伤脓毒症的防治走在了世界前列……
  国际烧伤学会前主席赫恩登教授评价:“该措施对于严重烧伤救治非常重要!”著名微生物学家丘奇教授则将其评价为近50年来烧伤救治领域取得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之一。柴家科也凭借对这一课题的成功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问鼎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柴家科常说,我平生有两个目标:一是把更多的烧伤病人治好,使他们重获新生;二是让烧伤病人的外貌恢复美观,功能得以重建,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他还在国内率先应用自行研制的去细胞异体肌腱对电烧伤毁损肌腱进行一期功能重建,带蒂皮瓣覆盖,明显降低了肢体的伤残率和二期手术的痛苦。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于《烧伤》(Burns)等国际权威专业期刊,荣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为电烧伤后组织损伤范围的判断和毁损组织修复开辟了新途径。
  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
  从事烧伤医学30多年,柴家科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情暖万家,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柴家科所在的烧伤科曾收治一名70余岁的老人,创面金葡菌严重感染,臭味刺鼻,因为病人全身情况差,无法实施浸浴。柴家科和医护人员将病人抬上床,帮着脱去脏衣服,端来热水擦洗,换了七八盆水,才擦净了病人身上的污渍。看着满头大汗的柴家科,老人感激涕零:“伤了快1个月,我就没这么舒坦过,家里人也不敢动,真难为你了。”
  柴家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看病不易。一位山西农民带着3岁孩子慕名求医,因为生活困难,孩子父亲舍不得住旅馆,挤在病床边将就。看到这位家长为孩子看病卖房子、卖耕牛的处境,柴家科呼吁社会捐款救急,又在科室内部组织了献爱心活动,收到2万多元捐款得以维持治疗费用,使患儿转危为安。
  柴家科是从不收受“红包”的专家,从医以来,无论大小“红包”一律不收。许多患者盛赞这里是和谐医患关系、纯洁行业风气的一方“净土”。
  “烧伤学科能够立足于世界前沿,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支过得硬、打得赢的学术团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黄少平如是说。
  1997年回国时,当时的烧伤整形科只有37张病床,年收治病人450人次,科研基金稀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学科发展陷入瓶颈期。柴家科带领团队狠抓临床救治质量,着眼于军事斗争准备,凝练科研方向,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所合作,构建人才平台,实现了学科规模和人才梯队建设的双丰收。在他担任科室主任以来,收治病人数超过建科53年总数的70%,其中外埠患者达50%以上,甚至有国外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