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2-08 21:51:11 热度:840
□本报记者 孙 梦□
“经过数十年建设,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发展成响当当的一流医院。但仔细剖析,繁荣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危机——学科多,有特色优势的少;人才多,拔尖的少……这几年,该院的基金、成果和奖项数量尽管有所增加,但国家级奖项、标志性成果和高影响因子论文并不多。”从第二军医大学科研部部长调任长征医院院长的郑兴东在履新之时,就决定把学科和人才建设作为发展目标。
郑兴东认为,推动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准发展特色,培育关键技术,形成亚学科方向,用亚学科支撑学科上升。
长征医院脊柱肿瘤外科主任肖建如教授在临床中发现,我国脊柱肿瘤的外科技术研究与国际上相比较为滞后。由于脊柱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远大于脊柱常规手术,医生们常感底气不足。在时任骨科主任贾连顺教授和医院的支持下,当时还是主治医师的他开始向这个领域发力。经过几年摸索,肖建如带领的学科小组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脊柱肿瘤外科治疗技术,突破了一系列手术禁区,肿瘤总体切除率由原来的40%提升至95%,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此后,长征医院支持这一学科小组组建脊柱肿瘤外科,一年可开展600余例脊柱肿瘤手术,成为国内最大的脊柱肿瘤中心。这些技术已经在国内近百家医院推广,数以万计的患者因此受益。
“一名主治医师可以开展高难度临床研究,一个学科小组能发展成一个科室,靠的就是医院对学术发展的重视,对个人发展的支持。”肖建如说,在长征医院,这不是个例,“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职位、干成事给地位”的观念,在医院早已深入人心。
说起自己的成长,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谢渭芬教授很是感慨。当年,谢渭芬赴美国做博士后研究。两年后,他的课题面临结题。按照规定,此时他必须归国,但回国可能使他的课题半途而废。当时的科主任和他的导师共同替他担保,医院特别为他放宽了留学年限,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课题。几个月后,谢渭芬回国,想要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应用到临床。在医院的支持下,他申请到10万元科研启动基金。几年里,他先后发表SCI论文近4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有4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4项。
近5年来,长征医院投入3000万元经费,以培养院士和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加大拔尖人才培养、扶持、选拔力度,努力支持高技术医疗特色专科的创新发展。郑兴东说,到2015年,医院要力争建成若干个优势学科群,打造“大师加团队”的人才方阵,为实现国内一流研究型医院的办院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