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7-25 11:00:56 热度:719
通讯员 张锐 管鸣述 本报记者 衣晓峰
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120位俄罗斯病患及家人组团来到这里,只为通过“望闻问切”寻求康复的奥秘。哈尔滨市搭建的“中俄医疗公益服务平台”,为俄罗斯人赴中国看中医开辟了便利通道。运行不足百日,已有200余俄罗斯人通过此平台在哈尔滨接受了中医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通过看中医,逐渐转变在中国的消费模式,从原来的买服装、逛景点转变为当下买枸杞、买陈皮……
搭建中医就诊便捷通道
来自俄罗斯的塔吉亚娜在哈尔滨紫金城小区居住快两个月了。为了给一岁半的脑瘫女儿看病,她和母亲一起带着孩子从遥远的乌兰乌德来到哈尔滨。只会说“你好”“谢谢”几句简单中文,祖孙三人在哈尔滨竟也过得有滋有味。
塔吉亚娜初来乍到,却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这得益于黑龙江搭建的“中俄医疗公益服务平台”。在家时,平台工作人员就根据她的描述把女儿的病情翻译成中文,提前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预约。确定了到达哈尔滨的日期后,她们的住处也通过平台提前安排好。在租住的公寓里可以自己做饭,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同一小区好几家俄罗斯家庭都是为了用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才来来到哈尔滨的。每天大家一起搭乘平台免费提供的接送车去医院接受针灸、按摩,与医生交流时还有翻译在侧。
“中俄医疗公益服务平台”组建了由20个俄语翻译和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保障团队,涵盖了从前期病历翻译,与病人探讨病情、预约时间到全程陪同就诊等各环节。工作人员会按照不同俄罗斯病人的需求帮忙联系住处,“有人要楼下能散步,有人要求住处能自己做饭,有人专找本国人做邻居。”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
通过“中俄医疗公益服务平台”,俄罗斯患者可以向指定中医院预约,并获得在中国就医、生活起居提供的“一站式”帮助,最重要的是这些咨询和服务都是免费的。
平台促进中医传播
6月末的一天,120名从俄罗斯各地聚集到哈尔滨的病人及其家属“组团”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天,医院治未病中心接待的32名俄罗斯患者,主要治疗亚健康、慢性疲劳等;针灸科诊治神经痛、耳鸣耳聋患者24人;推拿科接待患者23人,治疗腰肌劳损,颈肩腰背筋膜炎等;肝脾胃病科、妇科、内分泌科、肛肠科、骨科等共接待患者42人。
为方便这些不远千里而来的就医者,医院做足了准备。医务部拟定方案,制定就诊流程;门诊部做好分诊、采血、收款等工作,确保患者有序就诊;护理部、信息中心等部门也投入到接待保障中。早在一周前,这些病人的基本病情就通过网络传到了国内,平台将病人描述的病情翻译成汉语并简单整理归类,送到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两家合作医院,相关科室医生初步判断后按照病人主要病情和人数统一预约就诊时间。为了使对接更顺畅,这些翻译一起接受了中医知识培训,“恶补”医学专业词汇。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知道了中医养生保健的文化内涵。关注养生文化,成为他们的共识,在此次“组团”来看病的俄罗斯人中,32人是奔着未病先防、调理身体的治未病中心而来。中医的特色优势吸引了众多俄罗斯人。“中医对慢性病调理的效果确切,这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三甲医院疗效确切、技术精湛,是质量的保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王丽芹医生说。
作为我国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对俄医疗咨询与服务平台。这个运行不足百日的公益项目已经帮助200余俄罗斯人在哈尔滨接受了中医康复治疗和养生保健。
目前,围绕中医就诊,已经有人想到了“大服务产业”的思路。黑龙江金百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韬在编写俄文版的哈尔滨“就医生活手册”。市内主要景点、商场、美食、日常用语等都会收入其中。来看病的人除了收获健康,还可以看场电影、逛逛景点,感受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原来到中国来旅游的俄罗斯人大多买服装等日用品,通过“中医游”过来的人回去时最爱的是茶叶和枸杞、陈皮、党参等中药性质的纪念品。“许多人离开的时候都爱上了中国菜,特意找我们帮忙翻译中国菜谱。还有人请教医生后带回去一大堆中药,说要回家继续吃。”王韬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