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3-26 14:04:49 热度:1863
王柱石 吕 刚
院区整体鸟瞰图
骨科专家团队
医疗科技创新展现智慧光彩
澳洋志愿者工作协会助两名先心病患儿完成修“心”之旅
上世纪末,“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联合国人居奖、首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全国百强县前三强,江苏省张家港成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座丰碑。正是在这片涌动着创业、创新、创优热潮的土地上,同样见证着一个民营医院迅速崛起的神话。
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张家港本土大型企业集团——澳洋集团勇担“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责任,涉足医疗健康产业,投资近10亿元新建1家医院、收购改制3家公立医院,正式拉开澳洋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幕。七年的励精图治、七年的锐意进取、七年的孜孜以求,从名不见经传的新医院,到跻身区域行业第一方阵,澳洋医院一次次刷新澳洋医疗的历史,不断书写澳洋医疗的奇迹。
“三化”发展 彰显品质
作为被贴有“新人”标签的民营医院,澳洋医院在成立之初就面对异常严峻的市场竞争。如何走出一条路、赢得一片天,是医院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
当众人苦苦思索之时,医院的决策者提出了“民营化、企业化、市场化”的独特办院思想,使医院发展成功“破冰”。所谓民营化,就是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运用民营企业自身灵活的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管控、运作和监督等机制,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所谓企业化,就是时刻关注投入和产出,构建全方位的成本核算体系,体现企业的管理价值;所谓市场化,就是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医院发展的外在和内在动力,主动置身市场,应对竞争,视病人为客户、视对手为伙伴,坚持“看一位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留一个精品”的服务理念。
经过7年的发展,医院已经达到超2000张床位的规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30%,成功成为二级甲等医院,并朝着三级医院的方向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结合医院高速发展的实际,医院的决策者在“三化”思想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新三化”的目标,即“规模化、精品化、国际化”。“新三化”不仅明确了医院在快速成长期的目标和方向,更坚定了医院差异化发展的独特道路。
“澳洋医院的服务就是好,医生、护士的态度让人感觉很亲切”“你们的护士服务太周到了,为我们想得很周全啊”……如此朴实的话语是在澳洋医院最常听到的褒扬。自诞生那天起,澳洋医院就积极倡导科学行医、规范行医、诚信行医、廉洁行医,持续推出精细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举措,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健康新天地、医疗新境界的形象口号和全心全意、尽善尽美的服务理念在百姓中已经深入人心,并有口皆碑。在区域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中,澳洋医院连续六年蝉联第一,累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0余项,办院质量始终处于区域同行中的领跑地位。
永不满足、永不止步,当收获赞誉之时,澳洋医院又开始了内涵管理的二次征程——创建美国JCI认证医院。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血脉,推出“3H”(hotel、home、hospital)服务品牌,先后引进美国、台湾等地先进医院的管理经验,并引进全套西门子超声、影像设备,投资逾700万元建设新HIS、LIS、总分院影像等信息系统,还引入了婴儿防盗系统、移动查房系统、物联网建设系统等国际先进的信息解决方案及系统追踪调查法,以及PDCA、QCC等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澳洋医院在尽善尽美地展现着与众不同的特色服务。
人才为栋 技术是梁
医以才强,业以才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丁继军教授在拒绝了国内多所三甲医院的“橄榄枝”后,毅然选择了澳洋医院,执掌其心血管内科。为了给予他充分的创业空间,根据丁继军的学术构想,澳洋医院助其搭建起能够直接服务于当地百姓的学科团队,主动为其联络上海长海医院等外部学术、技术支持单位,按照国内一流的心血管病中心的水平配置设备,优先安排境外培训进修,在人、财、物、医、教、研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短短几年的时间,丁继军带领的心内科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区域中百姓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当然首选。
尹绍猛是2013年新加盟的骨科、血管外科专家,加盟后不久就成功实施了有着脊柱治疗“珠穆朗玛峰”之称的寰枢关节脱位多次翻修手术,在患者中“一夜走红”。针对他提出的科室发展规划,医院投资逾2000万元更新医疗和手术设备,为其联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设立中日友好医院张家港血管外科分中心,为他提供理想的发展平台。
对于人才,澳洋医院懂得尊重和珍惜,搭平台、给政策、争支持、荐荣誉,不仅让他们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个人价值。上海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原主任闻兆章、为多位医学罕见的“镜面人”实施胰胆管造影等手术的孙振兴教授,都是国家知名的老专家。他们在从业几十年后选择澳洋医院,就是看中了医院为培养医学后辈提供了良好平台。不仅如此,医院也异常珍惜老专家们的经验,将他们请入医院管理智囊团队,让他们给予后来人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澳洋医院还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完善人才引进的外延工作,包括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配套住房、实施股权激励等。据统计,澳洋医院共引进国内三甲医院专家近50名、中青年骨干80余名,其中有近40人在市级以上医疗学术协会任职。在医疗专家和高层人才的带领下,医院累计开展三级以上技术项目500余项,其中填补区域医疗技术空白的近60项。
针对青年员工,澳洋医院为其提供了多种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与国内多所医学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挂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协作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苏州大学教学医院;与南京大学合作形成了在职研究生定向培养机制;与台湾地区的医学中心建立双向交流进修机制。医院先后有200余名青年骨干通过跨部门及跨岗位进行轮岗、试岗,有上百余人次到台湾、上海、南京等地相关院校进修和学习,有68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造就和锻炼了一支年轻化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
差异医疗 特色品牌
身处经济发达地区,周边有着众多高水平的公立医疗机构,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澳洋医院立足本土实际,详细进行市场调研,确定了以补充区域内医疗空白为突破点、基础医疗和高端医疗两条腿走路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时在每个分院都培育形成特色专科品牌。
澳洋医院二期住院大楼于2013年7月正式开始收住病人,其中的静脉配置中心、张家港市最大的血透中心、新生儿监护中心、高级孕产服务、健康职业体检中心及体现高端品位的VIP病房成为区域医疗行业的六大独有特色。与此同时,杨舍分院依托张家港市老年专科医院的平台,形成了老年专科、手外科、糖尿病专科“三驾马车”的特色品牌;三兴分院借助张家港市肿瘤专科医院的品牌,形成了肿瘤专科、疼痛专科“双轮驱动”的局面;塘市分院主动承接区域和周边大医院的病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康复专科品牌。全院共有市级以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10个。
为了继续推进健康永续发展,在斥资近3亿元新建了二期大楼后,澳洋医院再次大手笔引进128排以上螺旋CT、磁共振、E-CT、PET-CT等国际领先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并筹建包括VIP体检、健康管理中心、远程教学中心、高端人才公寓楼、专科大楼等在内的建筑体量近10万平方米的医院三期工程和以三级康复专科医院为定位的塘市分院易地新建工程,为二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与责任 向善向美
作为一家民营医院,澳洋医院丝毫不懈怠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公立医院一起,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先后出色地完成了老年人健康体检、征兵及高考体检、毒奶粉患儿筛查、甲流防控、汶川与舟曲自然灾害捐款、传染病筛查、慢性病普查、惠民义诊、健康科普宣传、大型公共活动医疗保障等公益性任务。同时,主动置身基本医疗市场,积极接纳弱势群体,参与医疗帮困,实施救治减免,严格控制基本医疗收费,主动执行同级公立医院收费标准,是全市唯一一所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民营医院。此外,医院向所有60岁以上的就诊者免收挂号费,定期为老年患者、残疾患者送医送药,得到了广大百姓的一致好评。澳洋医院累计为患者送医送药200余次、服务患者5000余人次,进社区义诊400余场、义诊人数达30余万人次。
传承大爱、播撒爱心,澳洋医院于2013年成立了爱心公益组织——澳洋志愿者工作协会,并专门设立了爱心公益基金,结合全社会爱心人士,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弱势群体提供助老、助孤、助残、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半年多来,志愿者们走进医疗机构进行导医、陪诊、心理疏导、生活护理等,并开展免费为患者理发活动,为广大患者送去了温暖。志愿者们还利用自身丰富的健康医疗资源为困难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发起面向新市民家庭的先心病儿童筛查的“红色爱心行动”和针对残疾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康复我帮您”等活动,并成功为两名符合指征的“先心病”儿童免费进行手术,为贫困家庭减轻了医疗负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谈到澳洋医院的未来,医院董事长朱宝元满怀期待地说:“我们正在全力打造高端医疗和高端健康检查服务,打造一座国际化和精品化的现代化医院,努力使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一座拥有着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充满着发展活力和人文内涵、镌刻着时代精神和发展深义的国际化精品医院,正在卓然崛起。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
2025-06-20
2025-06-18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