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为医院发展精准定位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1-25 15:33:52 热度:900

——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倪洪珍  王懿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正耐心解答就诊者咨询。

  身为全国数一数二肿瘤专科医院的掌舵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对前行中的风浪和困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航程中,他不断规划、完善、修正巨轮的“航线”,旨在尽早到达“亚洲一流肿瘤诊治中心”的成功彼岸。
  “大破大立”建多学科团队
  8年前,时任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副院长的郭小毛和他的同仁们,在全国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IT)实施的先行者。12个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随即应运而生,在不打破原有科室的体制下,医院将来自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及各诊断部门的医师分配至各个团队,组成一个“形离神和”的团队,共同致力于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郭小毛认为,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推行是肿瘤医院“航行”中的一个“历史拐点”,人力资源配置、学科经费划分、学术成果合作等问题一一出现,但他坚信“大破大立,小破小立”,统筹各方利益,实现资源互补,坚定且扎实地践行这种模式,让其成为医院的重要品牌。
  “诊疗模式改革,直接获益者就是患者。如今我们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犹如一串铁链,环环相扣,从诊断、外科治疗到后续治疗都能无缝连接。更重要的是,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专家会以疗效和生存质量作为综合治疗方案制定的评价标准,充分结合个体情况,给予一份个体化的方案。”郭小毛说。
  以乳腺癌为例,如今I、II期病例结合分子分型可选择保乳手术+放疗,根据预后指标加或不加化疗,或手术后放疗加内分泌激素不同手段,从而使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4%、85%,术后局部复发率为9%,I期病例的局部复发率更是低于2%,疗效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诊疗模式“动刀”后,医生工作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往,一位肿瘤内科专家涉及几乎所有癌症化疗方案制定。如今,他们主要集中在几个组,掌握两种肿瘤化疗方案制定。不难发现,医生的专业分工更细化,用郭小毛的话来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生必须术业有专攻。专业分得越细,医生了解的东西也更为深入,出炉的治疗方案也更为精道。”
  “量体裁衣”精准学科定位
  2011年,郭小毛接过院长的接力棒。站在医院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他清醒地意识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特别是优势学科高地的建设,旨在培养一批肿瘤学界权威专家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明确学科定位”是郭小毛的重要理念。他打比方:10个手指各有所长,只有各司其职,才能拥有一对灵活的双手。学科建设也是如此,工作要求和战略定位需要“量体裁衣”,统一规划,方能协调发展。
  “乳腺外科、大肠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已牢牢占据国内学界的第一位,甚至有些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对于这类科室的发展定位,我们的要求不只停留在更多数量的SCI论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郭小毛说。比如该院病理科无论学科建设还是临床工作,都走在全国最前列。放眼未来,病理科正以世界病理的质控管理标准,打造首个签发的病理报告能“一纸走世界”的“国内第一”。科室所需要的硬件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进程。
  另一方面,该院妇科开展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9年来完成手术160例,共圆6位宫颈癌患者的“妈妈梦”,这是目前世界上单中心完成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泌尿外科“阴茎癌规范化诊疗模式的优化和推广”研究成果,被欧美阴茎癌教科书引用和列为必读文献;胰腺肝胆外科参与中德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肿瘤内科承担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攻关项目……“虽说这些科室在医院发展史上属于年轻的科室,但他们的临床科研成果已跻身我国前列,某些研究已获世界同行认可。对于这些‘后劲十足’的科室,医院则在科研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增加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医院要求相关科室制定近期、中期和终极目标。”郭小毛说,“一旦认定目标,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医院会督促科室根据目标细化工作节点,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这些科室尽早巩固国内NO.1的地位,在世界肿瘤学界有更多展现竞争力的机会。”
  而另一些科室,医院则要求他们寻找新的发展定位,在和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种做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田忌赛马,扬长避短,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特色。就像中西医结合科,要求他们在肿瘤微创治疗,特别是海扶刀、介入、射频消融等方面做出特色,打出品牌。”郭小毛认为。
  建造属于医院的病历资源库
  “我们每天平均4000人次~5000人次的门诊量,这些病患不正是我们未来进行临床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最好的样本吗?”郭小毛就此萌发建造属于医院自己的患者病历资源库的想法。
  这么多患者的纸质病史资料,该如何收集?2002年,郭小毛提出电子病历的管理新理念。电子病历当时属于新生事物。“你不做,我不做,时代就不会进步。”郭小毛说,“电子病历能找到我们遗失的患者,这项工作短时间不会看出成效,5年、10年、20年甚至是50年后,你一定会感受到此项工作的意义。”他还通过在电子病历中加盖医师电子签名等方法,弥补了法律的漏洞,并先在门诊全面推行,使电子病历成为医院对外的另一张名片。
  电子病历正式上线之后,患者们开心了,原本“天书病历”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医生们也乐了,只需在医院有一台链接HIS的病历系统,患者的治疗记录一目了然,写论文、做科研,不用再窝在病史室“扒资料”了。
  有了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资料统计就能做起来吗?郭小毛说,没这么简单。2009年前,各病种的临床资料数据统计均由各科室自己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进行随访,或是医师根据自己临床工作需要进入HIS病历系统,以一批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样本,进行抽样统计。这种模式造成临床资料统计不完整且费时费力,有时由于资料统计不系统,更易造成数据不精确等问题。
  2010年,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在门诊及病房实现信息的全部联网。只需输入患者姓名和身份证号,其从入院初的诊断、住院治疗到最后的随访一一记录在案。伴随着电子病历平台的全面应用,医院开启了临床资料统计工作的新纪元。
  目前该院临床资料统计平台可分为3个版块:病史随访、电话随访及信件随访。有位专门从事电子病史随访的工作人员,登录这个集电子病历与临床资料统计的工作平台,她的“工作单”会将一年内在医院复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信息按病种筛选出来。她只需根据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对随访内容“是否复发及复发时间、是否转移及转移部位和时间”等信息进行勾选,然后确认、保存即可,这些资料也是临床医师今后科研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据不完全统计,该院治疗的患者中近60%来源于外省市,首次治疗后,有部分患者由于路途遥远等原因,会在老家医院复诊。这些未能来该院复诊的病例,将会进入另一个“工作单——电话随访。由另一位专员根据电子病历中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联系。如果电话不通或错误,该患者将被转入下一个数据库——信件随访,按照电子病历中的地址,将随访表邮寄至患者家中。如果仍然查无音讯,该院会将患者归类为“失访名单”,但若患者再次在院就诊,他将重新回归随访平台。有了这个集电子病历与临床资料统计工作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后,现在随访员每天根据电子病历完成的病史回顾和数据输入100例~120例、电话随访50余个,较过往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降低随访成本。
  “在单病种数据平台的建设中,我们首先挑选乳腺癌、大肠癌、胃癌3个病种作为首批研究对象。工作中,医院信息中心给予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软件公司给予技术保障;临床科室则需要将自己的科研需求告诉临床统计中心,然后由统计师按照数据分析的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结构化编码,并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作出最后的数据统计分析,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郭小毛说,“整个过程就是相互配合、共同积累经验。其中最关键的是临床数据结构平台的完善和优化,一般而言,临床上对数据的覆盖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信息、病理信息、实验室及影像信息、治疗全过程信息、随访信息六大部分。”
  至今,该院临床资料统计中心已收集恶性肿瘤随访病例数共50178例。经过科室统计师对于收集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后,该院已对大肠癌、乳腺癌完成初步的分期生存率计算。如该院大肠癌I、II、IIIa、IIIb和IIIc期的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7%、93%、93%、83%及70%;乳腺癌患者Ⅰ期、Ⅱ期、Ⅲ期的3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8.8%、93.9%及81.8%。
  “这些成绩仅是良好开端,相比国外,我们的数据库资料还很小。”郭小毛说,“这项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有了这批宝贵的患者资料,对于我们后人进行疾病图谱分析、治疗方案的修订、回顾性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需要将这些工作持续不断做下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