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02 11:11:39 热度:622
本报记者 颜秋雨 通讯员 王桂秋 田 魁
近日,一则关于患者“呼叫‘120’从望城到长沙,遭3家‘急救中心’踢皮球”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据了解,事件原因主要是由于接线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未能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处理。事后,有关部门已对涉事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急救中常出现的种种问题并非操作失误这么简单,公益性急救网络不健全是急救热点事件频发、社会争议不断的根本症结。
事件回放
7月13日下午,母亲突犯心脏病,家住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王君拨打“120”求助,希望急救车能将母亲从望城送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救治,但连拨3个电话都未能如愿。
首先接电的望城区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中心称,如果要将病人送往市区,需拨打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电话。王君随即拨打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电话,接线员告诉王君,需要直接拨打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救电话。王君第3次拨打急救电话,却被告知还是要找望城区的急救中心。最后,王君只得请邻居用私家车将母亲送到医院。所幸经过抢救其母亲转危为安。不过,对于这番拨打“120”的遭遇,王君很困惑,“如果母亲在入院路上出了事,究竟要找谁维权?”
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电话接线员表示:“如果病人在望城区,应该拨打望城区急救电话。”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工作人员回答:“病人在望城区范围内,如果情况紧急,应该直接拨打‘120’,按照就近原则派车。”
望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拥军说:“原则上,望城区范围内的病人大都被送往区人民医院;对于危重病人,需尊重病人意愿,只要求司机及时汇报病人的去向。病人家属的要求并不过分,‘120’急救中心应该派车。”对于为何接线员称只接病人到区人民医院,他解释说,“接线员对于医院急救职能理解片面,当天4辆急救车都外出执行任务,接线员就提供了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电话。我们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望城区卫生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如果患者拨打“120”求助,当地急救中心没有足够的急救车辆,应向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或者主管部门汇报,由上级部门协调调度,“不应该让病人自己来协调”。
应激励更多大医院参与
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厅了解到,目前长沙城区院前急救工作由长沙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医疗急救中心及5大急救分站、15家二甲以上网点医院共同构建院前急救网络,平时在日常急救中,按照就近、就急、就专业、就病人意愿的原则,长沙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相关的急救分站及网络医院出车。然而,除长沙县外,该市的其他3个县、市并未形成独立完善的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指挥调度未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市、县两级指挥中心也没有实现并网,不能共享信息资源。此外,各网络医院的急救设备、人员、急救行为都自行管理,执行急救任务的依从性、实施质量、人员设备配置等都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湖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高纪平介绍,目前急救机构基本都是自负盈亏。面对运营效益与医疗资源,不同的医院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些小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希望通过急救接诊的方式抢占病源;而大医院病人早已人满为患,不需要依靠急救来占有医疗市场,且急救工作风险大、易引发医疗纠纷、运行成本高,致使很多大医院参与积极性不高。急救市场需求大,一些机构和个人借此谋取更多利益,山寨救护车、套牌救护车、因急救医院选择不当延误病情等现象也随之产生。
“要想彻底杜绝这些现象,完善急救网络、建立有效的运行和监管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纪平认为,完善公益性急救网络,让更多的大医院参与是重中之重。目前,长沙急救网络医院只有3家省级公立医院,一些需要送到大医院救治的危急重症患者即使就在这些医院附近,可能由于这些大医院不是急救网络医院,需要通过急救站或者其他医院转送,既容易导致错过“黄金急救时间”,无形中也增加了转运成本。同时,有些小医院也并不情愿“帮大医院转运病人”,如果监管不力,“无车”的事件可能还会发生。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