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5-03 13:56:52 热度:1376
本报记者闫 龑发自成都
“真不好意思,胡子拉碴的,顾不上什么形象了。”见到金晓东,正值中午12时40分,他和ICU的医生正站在住院总值班室门口吃盒饭。“ICU的医生根本坐不住,‘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体现得特别充分。”
39岁的金晓东是华西医院ICU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已参加过3次抗震救灾前线救援工作——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彝良地震。华西医院第一时间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援队名单里,总有他的名字,大家称他是“前线专业户”。
在ICU的衣柜里,有一个属于金晓东的行李箱,里面装着简易手术包、消毒棉签、口罩等。“一旦有灾情出现,我可以马上拎包走人。”
4月20日地震发生后,金晓东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进驻芦山县,当时大量伤员涌进县人民医院预检分诊处。一位父亲抱着地震中受伤的孩子等待分诊。“我看到这个娃娃嘴唇发紫,呼吸困难,心里一下子就急了,立刻冲过去把孩子‘抢’过来。”金晓东带孩子去照X线片,未发现肺部有挫裂伤。金晓东仔细询问孩子父亲后得知,地震前,小孩一直感冒,扁桃体发炎,地震时又吸入粉尘,造成了喉痉挛。“喉痉挛十分危险,不及时处理会要命的。”
金晓东随即准备将这位小伤员送至雅安市人民医院会诊,但发现雅安市不具备救治条件,他又安排将小伤员转运至华西医院。“听说娃娃已经转到小儿外科病房了,生命体征平稳。回来后我还没见过他,这里太忙了。”金晓东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孩子。
4月22日,金晓东接到医院指令从前线撤回。“医院里还有更危重的伤员,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危重伤员集中强化救治,所以华西医院的ICU工作压力很大。”当日18时多,金晓东跟随运送一位藏族血气胸伤员的救护车返回医院,一下车就直接投入到危重伤员的治疗工作中。
备受媒体关注的芦山县11岁女孩黄思怡在地震中被倒塌的围墙压伤腿,并当场昏迷。黄思怡被确诊为右大腿粉碎性骨折,在雅安市医院截肢后依旧昏迷,被紧急转至华西医院。刚刚从救援前线返回科室的金晓东当晚为其实施了第2次手术。
金晓东说,华西医院ICU的伤员中,老年人占一半,有些伤员已经八九十岁,不仅有地震伤,还有基础病,救治难度非常大。要尽可能地降低地震伤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CU的责任很重。
“已经一周没回家了,想家了。”金晓东说,儿子今年10岁,上小学二年级,地震发生后,父子俩就一直靠电话联系。“娃娃他妈是我们医院外科的护士长,忙得不得了。昨天我们才碰了一面,她到ICU来把我的行李箱拎回去了。”
“金主任,18床的病人你过来看看。”还不等记者采访完,金晓东就被同事叫走了。一位同事说:“抽出这点时间来接受采访对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之前有媒体要采访都被他谢绝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22
2025-05-20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08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