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官方公众号 时间:2021-03-16 21:30:07 热度:2303
3月15日一早,一场沙尘暴突袭,北方多地黄沙漫天。中央气象台将沙尘暴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北京城六区PM10浓度一度高达8108微克/立方米。
2014年01月15日《中国青年报》以题为《空气污染致死为何难引人关注》报道: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研究员等人,于2013年12月14日在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积极应对空气污染健康影响》一文,估计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之间。距此一年前,《柳叶刀》杂志也发表《全球疾病负担2010年报告》,它由50个国家、303个机构、488名研究人员历时5年共同完成,其中指出,2010年,中国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120万人早死。由此可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接触皮肤、眼睛等部位危害人体。大气污染物复杂,有害物质的特性也有很大差异。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包括急性中毒、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要机能障碍以及其他系统疾病。此外,全球气候的变暖对人类健康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大气污染中有哪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主要物质呢?
直接刺激呼吸道的有害化学物质:二氧化硫、硫酸雾、氯气、臭氧、烟尘等。这些物质吸入后,会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痉挛、咳嗽、喷嚏和气道阻力增加。在毒物的慢性作用下,呼吸道的抵抗力会逐渐减弱,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引起肺水肿和肺心性疾病。
大气中的无刺激性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等。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可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低血氧症,致使人体组织缺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酶的活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严重时会昏迷致死。
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镉、铍、锑、铅、镍、锰、铬、汞、砷、氟化物、石棉、有机氯杀虫剂等。这些有毒污染物降落在农作物上、水体和土壤,然后被农作物吸收并富集于蔬菜、瓜果和粮食中,通过食物和饮水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砷、镍、铍、铬等化学物质还具有致癌作用。
放射性物质:其主要来自核爆炸产物,是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另外一类污染物。放射性矿物的开采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生产和应用,也能造成对空气的污染。污染大气起主要作用的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长时间超过允许范围的小剂量外照射或内照射,能引起慢性放射病或皮肤慢性损伤,包括引起癌变、不育和遗传的变化或早死等。
大气中的生物性污染物:这是一种空气变应原,主要有花粉和一些霉菌孢子。可诱发鼻炎、气喘、过敏性肺部病变。另一种是病原微生物。抵抗力较弱的病原微生物在日光照射、干燥的条件下,很容易死亡,一般空气中数量很少。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碳疽杆菌、化脓性球菌,能附着在尘粒上污染大气。
2、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为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主要是由大气(特指室外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如重度雾霾),人群大量吸入污染物造成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咽喉痛、头疼、呕吐、心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诱发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等。
慢性危害主要包括:
长期刺激作用导致的眼和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如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等,严重的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进而可导致肺心病。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唾液溶菌酶和分泌型Ig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他免疫指标也有所下降。
加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
加重变态反应或过敏性疾病,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如具有致敏作用,可加重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增加发生肺癌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已经将空气污染物包括其中的颗粒物列为A类致癌物,国际上发表的综述性文章认为,虽然总的来说空气污染对癌症的发生风险是比较低的,但针对肺癌来说,由于大气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中常常含有苯并(a)芘(BaP)、砷等致癌物,具有较高的风险。
2015年5月27日国际在线就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刊发专稿《世卫大会通过多项文件首次关注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一文报道:大会通过了一项有关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决议,这是世卫大会首次讨论这一话题。决议称,空气污染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环境健康风险”,每年有430万例死亡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370万例死亡可归因于室外空气污染。
2015年10月24日《科技日报》刊发《世卫组织呼吁减少短期气候污染物》最新报道:世界卫生组织22日发布报告称,短期气候污染物不仅产生强大的温室效应,每年还促使全球数百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报告呼吁采取措施降低短期气候污染物引发的健康风险。该报告名为《通过减少短期气候污染物降低全球健康风险》。短期气候污染物包括黑碳(煤烟)、甲烷、臭氧和氢氟烃等,其中黑碳是PM2.5细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短期气候污染物虽然在大气中的“寿命”相对较短,但它既能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也会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还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
随着我国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部《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PM2.5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而大气污染正是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助力健康中国,任重而道远。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关于大气治理的具体内容: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O3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因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子 然)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