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9-04-11 13:27:53 热度:659
63.4%受访者直言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矫芳
视觉中国供图
如今“啃老”被网友细分出了一种类别。“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陪伴式啃老”的人常把其行为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因此感到心安理得。你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的人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解决老人缺乏精神寄托的问题,70.5%的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
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
杨卿(化名)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今年61岁。杨卿和老伴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他们目前和儿子一家住一起,不过平时身边的亲人只有儿媳和孙女。“我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孙女不满1岁,儿媳还没开始工作,他们一家子还是挺困难的,我们就负责家里吃饭开销,减轻他们的负担。”杨卿说,像她和老伴这样接济孩子的父母很多,她并不觉得孩子接受父母这种程度的帮助是“啃老”。“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免不了多为他想一些”。
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陪伴式啃老”同时包含“陪伴”和“啃老”。“现在老龄社会有很多问题,有些老年人生活状态、自理能力比较差,而请护理人员费用非常高。陪在老人身边的子女更了解父母,如果能时时照应,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很多老人也愿意子女来陪伴,同时给子女一些补偿。”张宝义认为,从双方需求的角度看,这是可取的。“但有人是以陪伴老人为名义进行‘啃老’,并没有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
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交互分析发现,从城市级别看,二线城市受访者身边“陪伴式啃老”现象最多(84.3%),其次是三四线城市(74.8%)。从年龄段看,80后身边“陪伴式啃老”现象最多(81.7%),其次是90后(80.0%)。
家住辽宁沈阳的杨嘉嘉(化名)今年32岁,她认为,之所以出现“陪伴式啃老”现象,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是有责任的。“一些父母一味溺爱子女,孩子要什么都给,凡事由着子女,会让子女产生依赖心理,不愿意自己奋斗。而且有些留在老家父母身边的子女可能事业发展也不太好,父母也会多接济这样的孩子,严重的情况就是‘啃老’了”。
“陪伴式啃老”现象为何会存在?调查中,58.9%的受访者指出所谓的“陪伴”让子女啃老时心安理得,58.2%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49.6%的受访者认为有的父母需要子女的陪伴,甘愿被“啃老”。
63.4%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
“即便长期陪伴父母,花掉父母很多钱也是不应该的。”杨嘉嘉认为,父母心疼子女,给子女花点钱在所难免,但子女不能对老人过度依赖。“子女陪伴父母是义务,怎能心安理得花老人的钱?这又不是做生意”。
调查中,针对“陪伴式啃老”现象,63.4%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63.3%的受访者认为这反映了一些年轻人不愿努力的“依附式”生存现状,50.9%的受访者认为陪伴老人是子女的义务,子女不应花父母的钱,也有30.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的体现。
“我平时要做饭、带孩子,有时还得洗衣服,挺累的。我准备等孙女再大一点就和儿子一家分开住。其实我60岁刚出头,身体还可以,不需要他们一直陪在身边照顾,我也希望他们尽早独立。”杨卿说,她有时会怀念刚退休时的生活,“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很自在。我和儿子一家住得也不算远,也能接孙女放学。平时有什么事情,比如修水管,孩子能过来帮个忙就挺好的”。
子女应如何对父母尽孝?调查中,72.1%的受访者认为子女应尽量经济独立,不花父母的钱,61.0%的受访者认为子女应过好自己的生活,让父母放心,59.0%的受访认为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做到陪伴父母而不“啃老”。
“希望政策上能给予我们这样的独生子女一些支持,比如实行独生子女陪护假。作为子女,如果不能经常回家,就多与父母通过电话或视频联络,平时多为父母添置生活必需品。”杨嘉嘉坦言,在对父母尽孝的问题上,她目前做得就不够好,“平时工作忙,下了班还要照顾孩子,留给父母的时间就少了。当然,尽量照顾好自己的小家,不让父母跟着操心也是孝顺的表现”。
70.5%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
“陪伴式养老”问题的背后,不但有人们关于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困惑,还有人们对养老这个社会问题的担忧。
张宝义认为,“陪伴式啃老”现象的存在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老人需要儿女的照顾是实际情况,我们国家劳动力紧张,通过社会化的养老可以减轻老人在养老方面对子女的依赖”;二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重要,单纯的物质层面的“养老”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子女给予精神层面的慰藉;三是子女对老人的支持也存在依赖和期待。
解决老人缺乏精神寄托的问题,调查中,70.5%的受访者建议子女帮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60.4%的受访者希望完善社区养老等养老助老机制,56.5%的受访者认为子女要常与父母通过电话或视频沟通。
张宝义认为,我们在面对社会老龄化的挑战时需要发展社会化养老模式,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护理保险制度,提升社会化养老的水平,同时提升养老的效率,使资源能更好地集中在国家的建设层面。“这样一来,年轻人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张宝义最近非常关注“智能养老”,“采取互联网、智能家的方式,利用科技手段与老人进行聊天、照顾老人,满足老人的需求,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做法,是未来的趋势。现在国外的智能机器人养老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包括负责给老人吃药、和老人回忆过去等,还可以帮助老人和子女进行沟通。我觉得这对解决养老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0.2%,二线城市的占46.5%,三四线城市的占20.6%,城镇或县城的占2.4%,农村的占0.3%。00后占1.2%,90后占27.0%,80后占52.0%,70后占14.5%,60后占4.4%。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