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时间:2015-04-10 15:26:55 热度:550
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保障公众健康、改善民生的重要卫生公益事业。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关注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的主体分为基本状况、传染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工作、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学研究、疾病预防控制国际合作、爱国卫生工作等9部分,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法规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传染病防控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几个突出的成就包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消灭天花、无脊髓灰质炎和消除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乙肝控制目标。免费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扩增至14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流行水平。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由1990年的134/10万下降至2010年的66/10万。98.9%的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有效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疫情。实现了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之后无大疫。
三是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总体得到控制,全国已有98%的县实现碘缺乏病消除目标,大幅降低了地方性氟、砷中毒的危害,90%以上的病区村控制了大骨节病,96.4%的病区县控制了克山病。
四是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逐步加大。针对疾病谱的变化,加快建设慢性病防治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居民死因、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肿瘤随访登记、居民营养状况等领域的综合监测系统。多部门共同制定防治规划,并开了展一系列联合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广行之有效的慢性病早期筛查干预适宜技术。
五是《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网络不断完善,诊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将严重精神障碍纳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
六是推进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初步建成了全国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
七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学研究,特别是2008年启动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八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国际合作,实施了一系列多边、双边国际合作项目,并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事务。
九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多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发动群众、全社会参与,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围绕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2010年启动开展了为期3年的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使全国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农村改厕项目,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1993年的7.5%大幅提高到2014年的76.1%。推进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截至2015年3月,全国爱卫会累计命名216个“国家卫生城市”、42个“国家卫生区”和679个“国家卫生县城(镇)”。
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对爱国卫生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召开全国爱国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进行了部署。前不久,全国爱卫会再安徽省当涂县组织召开2015年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会议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部署了2015年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用上卫生厕所、在家洗上澡的目标。今年4月份是第27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参与爱国卫生、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全国爱卫办已经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集中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春季全民健身等活动,希望媒体朋友们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4
2024-12-24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