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健康 时间:2015-01-13 22:36:06 热度:950
新华健康1月13日消息 (刘映 实习生袁馨晨)慢病正成为我国医疗资源和公众健康的“超级杀手”。控制好导致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预防80%的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以及超过40%的恶性肿瘤。然而,与传染病和突发性疾病相比,慢病防治的受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不少基层地区更是成为“盲区”。
近日,辉瑞中国企业沟通部高级总监席庆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目前在华最大的外资制药公司,辉瑞通过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社区慢病管理、肿瘤防控和烟草控制等慢病防控项目,在多个领域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慢病管理模式,深入“盲区”推进公共健康理念。
2014年5月14日,辉瑞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 2014 )”在北京启动。
2014年7月,“青岛烟草依赖管理项目”启动现场。
把慢病防治主战场移到农村
慢病的成因较为复杂,对医疗条件要求较高,基层卫生机构甚至一般的基层医院都无法满足针对慢病的医疗需求。把慢病防治的主战场从医院移到社区和基层农村,是应对我国严峻的慢病防控形势,开展有效慢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为让广大农村人口能够得到更理想的医疗服务,2014年10月,辉瑞与国药控股共同启动“辉瑞-国控县级医院项目”。根据双方协议,辉瑞与国药控股将共同建立城乡对口支援机制,帮助县级医院提升其临床医疗能力,如建立起规范的“卒中单元”及“胸痛中心”、加强细菌耐药监测等,以提高对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院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常见、多发的危重疾病的处理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对大众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帮助人们享受更长久、更健康、更美好的快乐生活。”席庆说,辉瑞在基层的社会责任项目还很多,包括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新模式的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项目和阳光社区慢病管理学院;控烟戒烟领域的无烟医院、戒烟医师培训项目和女性控烟项目等。而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共同发起,辉瑞大力支持的“中国血管健康工程”项目,已在全国筛查了100多万患者,血脂异常率达到47%。
引领公共健康理念
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辉瑞累计已向中国引入50余种创新药物,业务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产品线涵盖生物制药、疫苗、健康药物等多个领域。
为了让慢病防治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辉瑞中国区总裁吴晓滨博士曾在2013年“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上大力呼吁社会关注心脑健康。辉瑞中国还发出三项慢病防控的倡议: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全民血脂筛查,设立全民慢病防控日,实施有效的控烟措施。
2014年5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辉瑞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4)”在北京启动,旨在呼吁大众澄清对血脂异常的认知误区,有效管理“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在2014年,辉瑞还支持并参与了青岛烟草依赖管理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导在社区层面开展的戒烟干预,特别是针对烟草依赖进行药物干预的试点项目。
“辉瑞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席庆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作为公共健康理念的引领者,辉瑞中国也积极应用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传播公共健康知识和理念。
企业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辉瑞一直鼓励员工参与到日常的企业责任项目中,承担对所有工作和生活的社区的社会责任。”席庆表示,在云南鲁甸地震、汶川地震和台风“菲特”等历次重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中,辉瑞都在第一时间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提供包括药品捐赠和财务支持等在内的紧急救助和专业支持。
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辉瑞中国在应对各场自然灾害中各种公益捐赠款/物总额累计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
2014年8月,江苏昆山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继向昆山伤员捐赠了价值60万元的药物后,辉瑞再次用最短时间紧急从国外调运了2000支强效抗生素药物用于昆山伤员救治工作。回忆起那场与时间赛跑的“全球寻药”行动,席庆深有感触地说:“大家心里都抱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药送到抢救一线,挽救伤员的生命。为此各部门通力协作,用最短的时间在海外市场找到药物,用最短的时间和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并取得药物进口特批,用最短的时间备货、发货、进口、转运……这批承载着全体辉瑞员工爱心的急救药品总共只用了3天就送到了苏州参与伤员抢救的医院。”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席庆说,“在辉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一个项目也并非一个计划,而是我们处理和经营业务的方式。”
像辉瑞这样拥有160多年全球医疗资源优势和国际疾病管理经验的国际公司在中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优势也有挑战。对此,席庆表示,辉瑞的优势就是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日常运营中,从而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我们志在通过创新的、富有社会责任并且商业可行的方式,满足中国13亿人民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0
2024-11-06
2024-09-23
2024-06-30
2024-04-25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