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2-12 19:22:42 热度:900
本报实习记者 荆伟龙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陆君说:“作为行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和各级地方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分会,有必要将关心医生身心健康提上议事日程,并作为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认真对待。”
近一段时间,医生猝死、晕倒在临床一线的事件多有发生,引发人们对医生群体健康问题的强烈关注:医生的健康是病人安全的保障,如果医生自己都没有了健康,他们还怎么去保护大众的健康?作为生命护航者,当下我国医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如何?连番出现的医生猝死事件又为我们敲响了怎样的警钟?怎样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身心健康问题并走出身心俱疲的失衡状态?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陆君。
互联网时代更让医生们将工作转移到家里,下了班还在“上班”
记 者:医生压力大早已不是秘密。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社会高期望状态,长期工作紧张。近年来,医务人员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消息屡见报端。从全国范围来看,当下我国医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如何?
陆 君:一项有7762名医生参与的《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生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6%的医生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13.5%的医生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80%的医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85%的医生最近一年都没有带薪休过假;一周7天里,53%的医生需要工作6天,29%的医生则需7天连续工作;近93%的医生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45%的医生感觉“有点累”,高达48%的医生感觉“非常累”。我看到调查中有医生感慨地说,希望有一天能做个单纯看病的医生,无需考虑医保政策、医患关系,无需准备上级检查的资料,更无需写论文以求晋升职称。
此外,2013年发布的一份《中国医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也反映出医生群体工作日午餐营养摄入状况不良,工作午餐进餐时长5~15分钟的为55%,认为工作午餐营养不足的为58%,睡眠不足和严重不足的为53%,每日运动时长不足30分钟的为77%;医生自我健康状况评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为54%,疾病状态的为9%。这同样反映出我国医生群体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普遍较大,其中压力大为43%,压力很大为38%,一线城市及三级医院医生尤为突出。
接受调查的医生反映自身存在的身体问题,第一位为腰背痛,第二位为感冒(大于3次/年),第三位为经常性口角炎和口腔溃疡。其他如中轻度抑郁、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退行性病变、代谢性疾病、肿瘤、脆性骨折等疾病也广泛存在于医生群体中。比如对自身骨质健康状况不清楚的为82%,只有12%认为自己基本正常。
记 者:在很多人眼中,医生是一个高薪、光鲜的职业。较少有人注意到,您列举的这些数据后面反映出的医生的职业状态和身心压力。从整个行业的运行状况来看,是什么让医生的健康问题频出?
陆 君: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实行的是两班制,而医疗服务的工作性质却是24小时制。在医疗需求激增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医生在工作时间内都不敢喝水,练出了过硬的“憋尿功”和“耐旱功”。拿外科医生来说吧,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收入,没人想到他们一台手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常常是一口气干到底才能休息,中途不吃饭、不喝水。这个过程中,身体透支到极限可想而知。许多外科医生除颈椎腰椎病外,普遍还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这些都与手术中精神高度紧张有密切关系。还有些医生面临特殊的损害,如放射科医生接触的放射线致癌问题、超声医学科医师长期在“黑屋子”里工作带来的视力疲劳等。
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医生需要白天看病晚上看书,查阅资料、思考病人的治疗计划,互联网时代更让医生们将工作转移到家里,下了班还在“上班”。再加上复杂的医患关系,医生的身心健康真是岌岌可危。
我们不能总是说:“对不起,我们没能早一点看出你生病了”
记 者:有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常常给病人做健康宣教,但是常常把自己忘了。”国外研究也显示,医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不在少数。我国这方面的状况如何?
陆 君:我了解到广州市卫生部门曾做过一项针对广州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7.4%的广州医生护士曾有过自杀念头,14.9%的医生护士对自己缺乏信心,36.5%有内疚感;63%的医护人员感觉自己比以往更容易累,50%认为对其他人或事物的兴趣少了,而有13.2%的人经常或较多时候感觉心情抑郁、不快乐。七成医师反映自己存在睡眠障碍和有心理压力甚至抑郁,这样的统计结果不足为奇。
2013年10月,澳大利亚某机构对14000名医生和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医生患抑郁症的比例是普通人群的4倍;调查报告分析之前一年当中,有1/10的医生和医学生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从自杀率上看,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资料都显示医生的自杀率高于正常人群,男医生的自杀率比普通男性人群高40%,女医生的自杀率则比普通女性人群高130%; 患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医学院毕业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
记 者:种种迹象表明,医生的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在这方面,国外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陆 君:以外科为例,由于外科医师工作的特殊性,欧美国家的医院一般在手术室设休息室,里面有咖啡机、饮水机、各种饮料、点心、汉堡等,可以随时为医生补充能量;并设有质地柔软舒适的沙发,可以让医生稍作休息和调整。有些医院规定医生在实施手术达到一定的时间标准后,管理部门将强制其休息。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任何超过时限的手术都必须有两个手术小组负责,交替手术、交替休息,确保医生在最好的状态下手术,还定期为医生进行职业健康查体。这不仅是对医生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
我还了解到德国有一条规定,即医生带病工作,医院至少被罚2.5万欧元。与之相比较,我国各级政府和医院都一致支持并表扬医生加班加点工作,视之为“好医生”的必备标准,从观念上看实在是相去甚远。
记 者:国内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与现有的医疗体制息息相关。从管理者的角度,您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医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并作出有建设性的改善和支持?
陆 君:面对一位又一位医生的过度身心疲惫和倒下,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们不能总是说:“对不起,我们没能早一点看出你生病了。”从医院院长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关心医生身心健康视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尽可能地减少医生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负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不能提倡让医生“带病工作”。
我们呼吁各级卫生部门和有关方面,即使从减少医疗差错、保障医院医疗安全的角度,也要重视医生的身心健康,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抑郁。作为行业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和各级地方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分会,有必要将关心医生身心健康提上议事日程,并作为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认真对待,开展关爱医师健康系列活动,包括保障医生身心健康的政策研究,为医生提供身心健康支持和合法权益维护。鼓励在医院内部开展医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支持,让他们特别是年轻的医生能够安全地、不被批评或者惩罚地讨论临床医患关系的疑难问题和特殊医疗差错案例,并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接纳,释放心理压力。
(责任编辑:秋彤)
2024-04-18
2024-03-18
2024-02-19
2024-01-06
2023-11-16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