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9-19 10:52:15 热度:859
——记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院长宋昌稳
本报记者 陈 飞
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右一)到金乡县人民医院调研医改。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地处鲁西南的金乡县是只有60多万人口的农业小县,但是金乡县人民医院却是年门诊量90万人次的远近闻名的大医院,其医疗服务辐射周边200万人口。金乡县周边均是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金乡县人民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却一枝独秀,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辐射中心,其因地制宜探索出的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金乡模式”也为业界称道。谈经验,该院院长宋昌稳说:“医改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医院在改革上越被动,压力越大。只有主动想办法改,才能走在医改的发展前列。”
与大医院接轨 确定医院优势
医改提出要强基层,县级医院是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政府为此给予了不少支持。但是如何让县级医院真正强起来,关键还是要看医院自身如何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为此,宋昌稳带领医院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2011年,宋昌稳得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主持设计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他便想尽办法申请加入。金乡县人民医院由此成为山东省唯一加入该共同体的医院。在宋昌稳看来,这是一个打通与大医院联系并全面提高的机遇。
医院为了加强学科建设,都会派人去上级医院进修,但一般是逐级进修,县级医院主要到市级医院进修,去省级医院的很少。这种阶梯式学习,导致知识传递慢,一般新技术县级医院要晚5~8年才能掌握。“与北京的大医院对接,最好的技术、治疗方案很快可以传到县医院,就能确立我们的优势。”宋昌稳说。
共同体也使金乡县人民医院与北大人民医院的业务交流更密切,而不仅仅是会诊、转诊。比如通过共同体内的远程视频病例讨论、网络教学(可以根据医院自己的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及对基层医院优先开放的短期进修,使科室里的所有人员共同学习,医院学科真正得到整体提升。就像上学时随身携带的字典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帮助基层医生化解难题。不出医院门,不用交学费,就能聆听专家讲课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对这种学习方式,医务人员也非常欢迎。
医疗服务共同体内医院之间是综合对接,全面学习,使金乡县人民医院学到了很多在其他上级医院学不到的东西。宋昌稳说:“比如以前派管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上级医院不允许,说没有这样的机制。还有信息化、成本核算等医院改革发展急需的东西,让医院到哪去学?但共同体内可以想学什么学什么,这对基层医院发展是个大推动。”宋昌稳认为,北大人民医院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医疗技术、深厚的医院文化,为金乡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后盾。
“以前医院发展靠经验,靠几位老专家撑几年,但不能长久。现在要靠标准化,与现代化大医院的标准接轨。”宋昌稳说。在加入北大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基础上,宋昌稳借鉴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的理念,提出“招大引强,挂大联强”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华西医科大学等国家级知名医院建立起技术协作关系,对县医院的特色科室、重点专业进行长期的技术扶持和人才培训。
县乡联动发展 最大发挥社会效益
加入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发展模式让金乡县人民医院尝到了联合的甜头,宋昌稳也从北大人民医院的共同体中受到启发。
金乡县地处鲁西南4省交界,本县和周边县市都是经济和医疗不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需要有人带动发展。在此之前,该院按照政府要求成功帮扶托管过乡镇卫生院。宋昌稳由此萌生了扩大共同体的念头:“将这种共同体模式参考、复制、推广到鲁西南地区,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
2011年10月的短短3天时间,金乡县人民医院为周边19家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上门安装微机设备及医疗服务共同体网络信息平台并联调成功,标志着鲁西南地区以金乡县人民医院为中心的“X+X”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正式运行。
“这是金乡县人民医院主动创新的结果。”宋昌稳说,新共同体以金乡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向上联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向周边辐射20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网络信息平台,将北京三甲医院与鲁西南地区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医疗联盟形式进行彼此医疗资源协调整合,建立功能互补关系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是该院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的尝试。从尝试取得的效果看,医院走出了一条打破县级医院发展瓶颈,快速提升县域、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新路。
这是宋昌稳做的又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用近3分钟的时间,以“优质资源下沉,缓解群众看病难”为题,详细报道了金乡县人民医院的这一改革思路和举措,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宋昌稳担任院长8年来,金乡县人民医院发展很快,但是宋昌稳对医院发展模式和角色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医院必须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同时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承担社会责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带动区域医疗体系共同发展。
“要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要有大卫生概念。县医院是技术辐射中心,应该把卫生院带起来。不能县医院起来了,乡镇卫生院垮掉了。”宋昌稳说,该院坚持不从卫生院挖人,并且把引进来的适宜技术传授给卫生院。
县乡共同发展,卫生院和群众受益,金乡县人民医院得到了回报。以前有的卫生院不知道县医院有啥技术、能治啥病,遇到疑难病例以为县医院也不行,直接把病人转地市医院,甚至建议患者去省城了。“这是患者都往大医院跑的一个原因。”宋昌稳说,县医院帮助卫生院搞好了,大家相互熟悉,卫生院发现适合县医院治疗的病人就自然转过来,“因为他知道我这里能看好。”
此外,宋昌稳还积极拓展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托管当地一家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式托管模式的探索。济宁市根据金乡县人民医院的经验,制定了全市范围内的《济宁市县级以上医院帮扶式托管乡镇卫生院指导意见》,力图通过构建上下联动的一体化管理构架,使全市医院医生沉下去,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共同发展。《意见》要求,全市各县市区按照金乡县人民医院的经验,确定一家乡镇卫生院入托一家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作为被托管方与托管方,将先进技术、管理等服务要素传递,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宋昌稳带领金乡县人民医院努力实践“上通下连”,打通了医疗体系顺畅运行的经脉,真正让县医院这个“龙头”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抓人才队伍建设
总结带领县医院发展的经验,宋昌稳认为是通过“招大引强,挂大联强”,最终把自身做强,而强的核心是有人才,有了人才才有技术和服务,才能树立医院的品牌和口碑。“医院与工厂不一样,医院的主体客体都是人,没有优秀的人就没有好的效率。”宋昌稳说。
很多医院到金乡县人民医院考察学习,惊讶于这所县级医院竟然有高级职称人员近200人。记者了解到2012年,金乡县人民医院有8人通过正高职称评审,而周围其他县级医院多数只有一两个人,1/3的县医院一个人也没有。
“坚定不移抓人才队伍建设,是这几年医院最大的收获。”宋昌稳说,这也是他担任院长最大的心得。基层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很多基层医院院长担心花费很多钱派人去大城市大医院进修,学成回来没几年就可能走了。“我不这么认为,去5个人学,回来能留住3个,就行。”宋昌稳说。
为了留住人才,宋昌稳大胆引进一些市场经济的理念和做法,不断深化医院管理制度和人事等工作改革,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制度和非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形成以人为本、重绩效、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医务人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的辛勤劳动理应得到合理的回报。”宋昌稳说。
在保证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增长的同时,金乡县人民医院还非常注重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去。“以科学的方法管理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以战略的眼光培养人、以终生的培训塑造人、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人、以人文和温馨关怀人。”这是宋昌稳一直坚持的用人方针。
这期间,也有优秀的医生因为各种原因要走。对此,宋昌稳作为院长极力挽留,但他并不失落。“优秀人才要走很难留住,但我相信他还会回来,这里会给他好的工作环境、发展平台,让他发挥作用。”宋昌稳说。2011年,该院一位科主任跳槽到一家市级大医院当主任,可是没过两个月,这个主任又回到了金乡县医院,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但是宋昌稳知道,这是对医院人性管理的回报。
近年来,金乡县也出现了声势很大的民营医院,聘请当地有声望的人担任院长,最高出年薪50万元挖人,甚至预计能从县人民医院挖走15~20个专家。县政府有关领导对此很担心,宋昌稳也感到压力很大,他担心会有5个左右的专家被挖走。但是最终,县人民医院一个专家也没走。“这说明人才安心工作使专家们对医院的发展很认可。”宋昌稳对此很自豪。
院长简介
宋昌稳,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院长,山东省劳模。在医院管理中,宋昌稳立足基层医院实际,提出上通下联的发展理念,向上与国家名院专科联合,提高技术水平,向下帮扶式托管乡镇卫生院,发挥医院公益功能。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生命、以人才为基础”的内涵发展思路,以医疗质量为中心,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就医环境建设,使医院发展出现稳步快速的良好势头。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