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共同探讨:医生该不该分级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8-19 15:49:09 热度:1288

本报记者 尹若雪 张 芳

  医生水平高不高,手术说了算?近日,深圳市医管中心运行管理部部长徐勇表示,深圳准备在国内首推以临床指标为导向、将医生分为9级的人才评价制度。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医生是否需要分级?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共同进行了探讨。
  《生命时报》:以课题、科研为主的传统分级制度,是不是真的过时了?
  廖新波:不能简单评判是否过时。在我看来,现在的医生应分为科研和临床两个方向。以科研为主的医生可沿用现行的传统方式,而临床技术型医生,病看得好不好,手术做得好不好,比发论文更重要。要求他们发论文的本意,是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而不是单纯为晋级。让人痛心的是,现在学术氛围不好,抄袭、作假,甚至学术腐败等问题频出,一些人写的东西完全不知所云。说到底,科研成果之于临床医生,是该被参考、学习,并转化到实践中的。既然如今完全背离了初衷,不如干脆从看了多少疑难杂症等实际操作上划分等级。
  郭军:目前我们对传统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有些依赖过度,课题、科研论文两个指标对很多临床医生构成了较大考验。临床看病时无暇搞科研,晋升时科研指标却成了心病;认真搞科研则分散了看病精力。
  钮文异:没有一个评价制度是绝对公平的,不同医生擅长的不同,套用同一标准,没有个性化处理,就会出现偏颇。
  《生命时报》:您怎样评价深圳推行的这项制度,是否具有普及推广性?
  廖新波:深圳医生分级制度将促使医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方向,利于医生决定自己的价值定位。但我觉得,深圳这个标准还属于医院内部的管理手段,由于不同医院水平千差万别,此标准的能力认定流通度还不够。如要进行普及,还需官方制定更科学、合理和普适的。
  郭军:我觉得有待商榷,因为地区不同,医院的类型也不同,所以每个地区医生能掌握的资源不均衡,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钮文异:如果这样的分级利于医院整体发展,那么就是合适的,不管哪种分级必然都会带来一定的不公,所以要判断实际对医院、对医生效果如何。
  《生命时报》:您认为医生这种职业到底该不该分级?
  郭军:分级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医生的培养和自身发展,但分级的评判标准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很完整、综合的评级标准,就会有失偏颇,甚至影响医生的积极性。
  钮文异:分级有一定的好处,按照不同类型的医生设定评级目标,可以促进医务人员提升技术水平以及业务能力,这一点有积极意义。
  《生命时报》:您认为按什么标准给医生分级最合理?
  钮文异:人才评审主要的出发点,应该是业务能力。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也会涉及到科研、教学能力的综合,也可能会考虑工作年限和口碑等,标准尽量多元丰富化。
  郭军:地区和省级的就不完全一样,很多北京的副主任医师,在外地可能就是主任医师级别,所以应重视综合能力,包括科研水平、临床成绩、工作年限,甚至病历书写能力等,每项可以进行打分,但设有封顶,相对会更公平一些。
  《生命时报》:深圳准备推行的新制度中,有项评判标准是投诉率。您认为,把医德放进评级标准是否合适?
  廖新波:我觉得医德不应作为技术评分的重要方面,在其中只能占一个较小的权重。医德本身与技术的相关性不大,单靠投诉率或表扬信评判技术问题并不现实。相反,如果对这方面太过重视,反而会让医生有压力,无法轻装上阵。当然,医生需自觉执行医学誓言,出了问题应像国外一样由医师协会做出谴责,严重者接受开除处理,如违法则由法律惩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