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都是沾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4-03-26 14:44:58 热度:967

本报记者 王倩 通讯员 宜秀萍

  “我爷爷、父亲都是村医,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三代了。”今年28岁的赵惠虎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莲峰镇选道村村医,打他记事起,父亲就已接替爷爷开始给村民看病。“以前村上没有卫生室,爷爷和父亲就在家给村民看病。开药、打针、输液,每年给村里的娃娃打防疫针。”印象中,这些就是父亲的主要工作。
  以前村医收入主要靠卖药
  以前,政府补贴少,村医的绝大部分收入都靠卖药维持。选道村经济落后,“村民收入低,用不起太贵的药,有病能拖就拖。因此,父亲一年忙到头,挣的钱还比不上外出打工的村民。”赵惠虎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甘肃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乡医用针灸、推拿、敷贴、汤药等中医药治疗手段,以最低廉的成本行医救人。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中医药的简、便、验、廉成了劣势。曾经是个“宝”的中医药在基层渐渐衰落,曾经是村医看家本领的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也被丢到了一边。
  赵惠虎从定西卫校毕业后回到选道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医生涯。工作不久,新一轮医改启动了。已习惯像父亲一样靠药品差价来维持村卫生室运转的赵惠虎,被取消药品加成、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措施给整懵了。“突然间这笔钱不让挣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每个村医都要掌握适宜技术
  很快,新政策下来了。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国家每月补助200元;打防疫针、建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服务,每一项都有补贴,一年下来有6000多元。
  2013年,甘肃省又提高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中医每人次6元,西医每人次5元,收取的费用全部归村医所有,这笔收入每月下来也有1000多元。全部加起来,赵惠虎每月的收入能有2000多元,比改革之前还高。
  最令赵惠虎高兴的是,2012年,作为定西市首批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村医,他免费学到了1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
  为了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2年,甘肃在全省发起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工作,首选培训对象就是村医,并计划在两年内,对全省所有村医进行一轮培训,使每一名村医都能掌握15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
  2012年,定西市对全市疾病谱进行统计分析,排列出痹症、颈椎病、胃脘痛、哮喘等位列前10的地方常见病多发病,并针对这些疾病有针对性地选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1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培训推广。
  这些技术简单易学,经长期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经过培训,从没学过中医的赵惠虎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术。同时,省里还为卫生室配备了相关的中医诊疗器械。学成回来后,赵惠虎把这些技术一一用于临床。
  起初,学西医的赵惠虎对中医不太了解,“说实话,开始我心里还有些怀疑,这么简单的技术能治病吗?”赵惠虎坦言。
  用适宜技术村民不花一分钱
  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真的管用。村民们常得的关节炎、肩周炎、急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病,一般没什么好办法,但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熏蒸等方法治疗后,几个疗程病情就能得到明显缓解。
  “用推拿疗法治疗感冒效果也非常好。”赵惠虎说,以往村民们感冒都选择吃药打针,稍微严重一点就要求输液,以为这样好得快。但是,这样做既多花了钱,又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和输液风险,还降低了自身抵抗力。通过推拿、刮痧等方法,不用吃一片药,就能有效缓解感冒症状,村民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都特别欢迎。
  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病,村民不花一分钱,新农合全部报销。效果好,还不花钱,来卫生室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作为技术服务收费,新农合报销的这笔钱全部归赵惠虎。干得多、挣得多,赵惠虎越干越有劲头,“政策好,形势好,都是沾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光。”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