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大力培养医械风险管理人才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3-12 10:12:03 热度:879

□ 泽  雯

  在医疗器械的选材、设计、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均隐含着风险因素。而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动态风险管理的过程。
  实施风险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科学的组织体系。在该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风险管理的执行者。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尽管我国各行各业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度正在提高,但是因为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导致我国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国内高校极少有开设风险管理专业的,涉及风险管理的课程也很少设置。更何况,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人员除了掌握风险管理方法之外,还要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构造、生产技术等与其风险管理任务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更为紧缺。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已步入转型升级关键期,产业链逐步完善,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也在增强。然而,在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素也在增加。因此,近年来,监管系统积极探索和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力图建立覆盖全产业的安全责任链,让每一个利益环节真正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以便切实保障用械安全。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最新部署,今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理念,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在高风险品种比较集中的北京市,监管部门已经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对企业、产品、监管人员等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动态化风险管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今年也将开展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上市产品风险预警机制,全面做好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
  面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亟需建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教育部门应调整相应专业,扩充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医疗器械构造、生产和使用原理,以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生产企业在招录人员后,应提供风险管理培训,制定内部考核制度,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监管系统有必要建立风险管理专家团队,对相应的监管队伍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风险管理、临床医学,以及医疗器械制造、维护、检测、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同时,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根据监测信息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