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对话性学家:性文化,不带一点色情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3-01 11:11:43 热度:1177

本报特约记者 刘佳航

广西性文化展吸引年轻人。(图片来自腾讯网)

  开栏的话:近些年,性话题频频出现在网络和媒体上:一夜情、小三、成人用品、性工作者……腼腆的中国人似乎变得对“性”越来越接受。作为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性学家们对中国人的性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此,我们开设“对话性学家”栏目,通过深度访谈,从多个角度来和他们一起“谈谈性,聊聊爱”。
  在北京西五环外石景山区计生委的办公楼里,存放着1000多件与性文化有关的收藏品,这些展品大多是年近70岁的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马晓年教授的“宝贝”。作为性博物馆的“馆主”,马晓年致力于性医学和教育30多年,在性方面有着很多自己的思考。
  性不仅是为了生孩子
  《生命时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做性文化方面的展览的?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马晓年: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在1992年。那年,我去上海参加上海计生委组织的国际性学研讨会,看到性学家刘达临收藏的一些性文物,觉得这种关于性文化的传承挺有意思,就从1993年开始收藏,直到后来收藏了2000多件。2003年的男性健康日,在石景山区计生委的支持下,我们一起合作开展了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展,我提供展品,次年正式开展。我认为这是一个传播性知识的很好的新形式。
  《生命时报》:举办性文化展览遇到过哪些困难?我们国家关于性文化方面的展览多吗?
  马晓年:主要还是担心有人不理解、不接受。正是出于这个顾虑,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展只公开展出过一天就“关门”了,直到第二年正式开展也是只接受有组织的团体参观。现在,还是有些人会认为没有性就是传统的,就是对的。很多来找我看病的人,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这个人很传统”。所以,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展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让人们了解我们真正的传统是什么,让大家明白性是很正常的一种人类活动,是一种很健康的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保证婚姻和谐美满的行为,它很重要,不仅仅是生个孩子而已。
  目前关于性文化的展览还不是很多。1995年开放的上海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后来迁至江苏同里,因客流减少,陷入窘境;2006年开馆的陕西西安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后来也闭馆了;只有广东的丹霞山性博文化博物馆依托风景区资源,至今入馆参观游客能达到数十万人。
  性是一种值得尊重的文化
  《生命时报》:您认为这些文化展览活动对中国人的性观念有什么影响?
  马晓年:1993年,我拍摄的生殖健康宣传片《新婚性指南》在北京中山公园播放,10块钱一张票,很多人来看,说明大家需要这些知识。有一对60多岁的教授夫妇观影后给我留言说:“我们在黑暗中摸索了一辈子,今天才知道性是怎么一回事。”这也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性的态度,还在摸索。现在,性信息很发达,人们对性爱的态度也开放了很多。这些展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性知识、性文化的平台,也能潜移默化地让人们接受性是一种正常的事。
  《生命时报》:提到性文化,很多人会把它误解成色情文化,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马晓年:其实,性文化也是一种值得尊重、学习的文化,它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远古时代,人类由于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理念和解剖生理知识,认为性能力和生殖力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对性活动充满敬畏和崇拜。于是,刻在岩壁、兽骨上的图画、原始的艺术品和各种生活器皿中,都对他们当时的生活有真实记载,从文物中可以发现古人性活动的轨迹。更有趣的是,通过这些文物,你会发现祖先对美的那种感知力。而色情文化,是没有历史积淀的,也没有相应的文化价值,还有很多是纯煽情,或纯粹为追求商业价值。关于“色情”的界定也值得商榷,是否“只要能诱发性欲、性冲动”的文化作品就一定都有问题?其实,在性治疗的领域,就有一种阅读疗法,通过阅读来启发性欲,培养对性的美好感受,去除对性的偏见,消除对性的恐惧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性知识要不断学习
  《生命时报》:国外的性文化展览状况如何?与国内有哪些区别?
  马晓年:国外的性文化展览也不是太多,但形式更多样、更丰富,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所以也更开放。
  《生命时报》:关于性文化的传播,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马晓年:我还是想坚持做下去,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展现在已经扩大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预计3月份将会正式揭牌重新开展,有关方面已经把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都纳入整个展览中,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展览作为一项常规的教育工作来开展。在性的方面,人都不是无师自通的,性知识也要不断地学习。不同的教育,可以造就不同的性观念。而一个人的性观念往往能决定其性生活是否健康、是否愉快、是否安全,这一点很重要,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