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医生哥波子”的良心与责任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6-28 23:41:35 热度:1195

本报驻广州特约记者 张 霞

张 霞摄

  六月的广州,即便是清晨,也已经接近北方盛夏中午的温度。记者绕过一栋居民楼,终于找到了在一片绿树包围下的忠烈南路17号院。这里一座8层的白色小楼,是广东省卫生厅的所在地。10点整,在6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既是卫生厅副厅长、也是在网络上活跃的“医生哥波子”、还拥有大量自称为“菠菜”的粉丝的廖新波。
  一头黑密简短的头发,白发已清晰可见;一件简单的灰色短袖衬衫——“医生哥波子”坐在被书三面环绕的办公桌前,面对着两台电脑。记者进门时,他正在回复博客上的网友留言。他的博客“医生哥波子”自2005年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超过1444万次,微博粉丝超过360万。“医生哥谈医改”、“波子谈健康”、“医生哥谈医院管理”……博客上这些看似专业的栏目,却因为廖新波的敢说敢言,以及始终站在为老百姓说话的立场上而备受关注。
  年轻时就与众不同
  截至记者发稿时,廖新波的新浪博客上,最新一篇文章叫《公立医院医生大逃离?》。他写道:“越来越多的医生逃离公立医院,这是一个事实……他们走了,他们‘逃离’公立医院了!公立医院人才流失,看似流失,却是流动,从国家的层面、从区域的层面来说一定是好事。与医改的大方向,与国际潮流是合拍的!”
  与大多数人对公立医院医生流失的惋惜相比,廖新波的看法总是和别人有那么一点不同。这种不同的思想之源,早在他青年时代就已深深埋下。
  如果不干医生,廖新波也许会是一位无线电专家。
  1974年,他18岁,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可以不下乡,留在广东省韶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但1年零7个月后,他离开每个月工资30多块钱的管理局,转入无线电器厂当学徒,工资仅有十几块钱。谈到这么做的理由,他半开玩笑地说:“并不是什么高尚,就是因为喜欢。当时支撑我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赚钱多少不重要,够用就行,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第一志愿报了中山大学激光和程序控制专业,却阴差阳错被广东省医学院录取。1982年毕业后,廖新波进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工作。但1991年,作为一名主治医生的他,又开始思考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这一年,他停薪留职,自费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留学,目的是最快接触到最前沿的医学研究。
  他回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做过服务生、临时工,也给别人装过报警器……全靠自己解决生存问题。但不管干什么,都没有任何高低贵贱的感觉。他说:“美国生活给我的思想打下了几分民主的烙印。”两年后,他被新任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叫回来协助管理医院,先是办公室副主任、然后是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副院长。
  从2004年2月起,廖新波担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但他说,“我从来都不喜欢做官的。”朋友开玩笑:“你想想你是怎么爬上来的?”他说,“本来不是我,应该是一个常务副院长来,他不来;又找了另外一个人,但那个人也不来。后来院长对我说,‘新波,你年轻,又喜欢管理,思想活跃,你去卫生厅吧,有前途’,我就来了。”今年已经是他在副厅长这个位置上的第十年,他所秉承的,依然是不靠任何人,坚持“做自己”。
  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廖新波这样解释自己的网名“医生哥波子”:“医生哥”,乃年长之医者;“波子”,是粤语中的昵称,而且“子”也是一种文雅的称呼。这个名字里,医生的责任与他一贯保持的亲民路线并存。
  在他的博客和微博里,看不到任何官话、套话。他关注民生,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更关注医疗和医改。他说:“广州拆!拆!拆!拆掉的何止是一条街,一个邮筒,拆掉的将是一段历史!拆掉的是人民对政府的信赖!拆掉的是和这个城市的一段感情!”他说:“环保学与医学一样,没有国界,不应为政治集团说话,应为人类说话!”他说:“官员的眼睛应向下聚焦。”他说:“面对民意,权力应更加谦卑。”
  为百姓说话,与百姓交流互动,在廖新波看来,“是与党的方针政策一致的。”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人,他认为,“我必须为体制说话,但这话是针对体制内的一些问题、缺陷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他希望通过与民互动、持续的呼吁,“让更多的人关注体制内的这些缺陷。”
  在他眼里,民众的认可比其他任何奖励更让他有满足感。2008年,他在“2008中国魅力50人”的海选中脱颖而出。他说:“在汶川地震中,百姓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医疗队,在某种意义上,我被认为是正能量的传播者”。
  对于网络中的事情,他认为,“真实是底线。”一方面,他要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他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为民说话”。对于他来说,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良心与责任并存”。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作为一个医生和政府官员,廖新波最关注的还是医改。但在某些人看来,他屡屡为医改泼冷水:2007年,卫生部透露新医改方案年内出台,廖新波却断言“能在两三年内出台就不错了”,而且“新方案没有兴奋点”;2009年,医改方案终于出台,但他说:“顶层设计的思路很好,执行起来很困难。”
  这些看似不负责任的批评,暗含着廖新波对医改的深深思考。医改之路时至今日已驶入“深水区”,如何改,重点在哪,难点在哪,一直是他苦思冥想的问题。他说:“现在我们的医改,方向看似明确,实际上并不明确。”他认为,首先,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大方向,这种公益性应该通过政府的政策与投入来体现。公立医院改革,主要是政府责任问题,不能单独,而应综合地去改,要多单位、多部门的配合。
  其次,医生的劳动价值要真实回归。破除“以药养医”这个毒瘤是一个难题,但在破的时候要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他曾在微博中写道,现在改革的最大主力军就是医院!医院的生存、尊严问题没解决,哪有什么激情去改革呢?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也认为,广大医务人员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改革,积极建言献策。而今天的改革中,医生似乎失去了发言权。
  他强调,医改要尊重生命。不单医生要尊重生命,病人,甚至制定政策的高层都要尊重。他举例,以药养医、过度治疗都不是尊重生命的体现。他说:“现在我们的经济学家甚至一些官员号召人们学习‘薄利多销’经营模式,而医院‘薄利多销’背后的医生价值却没人考虑。”他期望着,医改能够让中国向新的医疗模式转变,这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三者共同起作用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