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2-22 17:07:06 热度:1619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吴海云
· 托人挂名医号,不如请医生推荐实力派医生
· 常见病和慢性病,并不一定都要找名医诊治
· 要了解医生的临床能力,最好是听同行评价
看病不同于追星,不能谁的名气大就找谁看病。看病是件很实在的事,即减轻病痛或得到正确的诊断。因此,我们都希望找到有真本领的医生。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有本领的医生呢?在这里,我想谈谈我找医生看病的想法和做法。
看病要找“实力型名医”
人们看病都愿意找名医。但是,名气大的医生并不等于就能治好病。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但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名医大概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自立型名医”。这类名医靠个人努力,自我钻研,自我宣传,获得了名声。在传统医学领域,这类名医较多。因为传统医学和书法、绘画类似,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固定的标准,因此主要靠社会上主观的评价。这种情况下,名气往往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名气越大,越容易滚大。
第二类为“偶像型名医”。这类名医有着天生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善于和媒体、领导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们在各种场合频繁亮相,熟谙病家心理,获得信任。他们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这类名医,在中医、西医的各个专业都有。
第三类为“学术型名医”。这类名医,往往读了好几个学位,且多有留洋经历,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一些为所在单位挣了面子的论文。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获得科研奖项、发表科研论文方面。这类名医主要在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里。
第四类为“实力型名医”。这类名医是天生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本身有着强烈的兴趣,心灵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们并不刻意地追求名利,而是因为长年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病人的尊敬。这类名医各级医院各个专业都有,其中张孝骞、林巧稚、方圻医生等堪称楷模。
慢性病找有责任心的医生
常常会有亲朋相托,要我帮助联系某某名医。很多时候,他们点到的名医属于前面三类,我并不会热情推荐。
“自立型名医”其名虽盛,但常常其实难副。“偶像型名医”往往忙于交际,善于应酬,并不一定精于专业,对普通病人也难以尽心尽力。“学术型名医”多数不擅长临床,其实际经验甚至可能不如一般医生。如果亲朋需要联系的是“实力型名医”,我则会乐于帮忙。但很多真正优秀的临床医生行事低调,往往并不为圈外人所知。因此,与其托人挂名医号,不如请医生推荐一下谁是实力派医生。
实际上,现代医学对大多数常见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标准的诊治程序,临床上医生大都按这个程序走。经过正规培训,临床实践三五年的医生,无论名气大小,对自己专科常见病的诊治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大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更需要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医生的细心观察和责任心,对这种调整过程最为重要。找名医看病,很难做到随时咨询,因此并不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一些疑难病、危重病,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一些非常专业性的手术和操作,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器官移植手术、颅内手术等,普通医生难以掌握,或经验有限,则要尽量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
初诊者最好先看全科医生
要找到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医学,专业划分越来越细,比如内科分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等不同专业;各个专业又有不同的分工,比如心脏内科,有人主攻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有人专门治疗心律失常。即使不同专科的医生,对其他专科的诊治,也常有隔行如隔山之感。因此,我们生病之后,特别是初诊病人最好先找全科医生看,不妨先到一个分科较少的小医院就诊,和医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多数情况下,如有必要医生会建议到大医院专科会诊。此时,可以向医生咨询进一步会诊的医院、专科,甚至可以请其推荐专科医生。
现在,很多人看病之前喜欢上网查询,虽然简便,但不一定可靠,即使医院的专家介绍,也常常并不确实。要了解一位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听同行的评价。比如我家一个亲戚要做白内障手术,我会去向眼科医生咨询,如果有两位医生告诉我,张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那基本上不会有错。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