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看颜色”控胆固醇心中才有数

来源:人民政协网 时间:2013-05-22 07:11:10 热度:551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5·18血管健康日”活动中,心脑血管病专家指出,中国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3.5亿烟民和9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在谈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时,很多人首推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其实,高胆固醇才是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罪魁祸首。”控制胆固醇水平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专家建议根据危险分层采取差异化的预防措施。——
  控制胆固醇,不能“一刀切”
  控制胆固醇水平是一项关键措施。
  不过,胡大一指出,这种预防不能以医院的化验单为准,因为这种“一刀切”的参考范围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延误了就医时机。应根据危险分层,综合判断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胡大一介绍说,国际上普遍用“赤橙黄绿”来标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红色表示极高危,包括有急性冠买综合征、做过介入或搭桥手术、诊断为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人群;橙色表示高危,包括稳定性冠心病、缺血性中风、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黄色表示中危,包括高血压、吸烟、超重、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男性≥45岁、女性≥55岁的人群;绿色表示低危,指正常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指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越高的人群,“坏胆固醇”水平降低的要求就越高。比如,对于“绿色”人群和“黄色”人群,LDL—C的指标只需要<4.14mmol/L和3.37mmol/L即可,而对于“橙色”人群和“红色”人群LDL—C的指标必须要<2.59mmol/L和2.07<mmol/L。“只有根据‘颜色’分层,采取差异化的预防措施,才能真正做到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
  近八成冠心病死亡缘于高胆固醇
  胡大一介绍,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
  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危及患者生命。”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高胆固醇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BMI等其他因素。”胡大一说。
  脑卒中也是如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茁教授说,近年来,我国与高血压相关的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已出现下降趋势,但与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正在持续上升。
  胆固醇水平正常≠可以停药
  “我国胆固醇的控制情况比高血压还要糟糕。即便是城市,胆固醇的控制率也不过3%。”胡大一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用药依从性差。研究显示,他汀是降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可遗憾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他汀的使用率仅有1.7%。
  “很多患者服药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化验单上显示胆固醇水平正常了,就停药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刘梅林解释说,约70%的“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因此,对于红色和橙色风险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化验单上的箭头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易破。
  “和高血压一样,国人对于高胆固醇风险的认识亟待提高。所以,我国的胆固醇教育计划还需要20年,甚至更长。”胡大一表示。
  血糖高,舌头会报警
  舌头的正常表现应是淡红色。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旦身体有不适,舌头就会有相应改变。
  舌头发干:如果觉得近来舌头发干,可能是血糖控制不好。因为血糖高,渗透压大使本应在舌体的津液渗回血管。
  舌色多偏红:糖尿病发病的早期,患者体内有热,如肺热、肝热、胃热、肠热,可以吃些清热的食物,如莲子。
  舌色暗或紫:糖尿病发展晚期,特别要注意舌底静脉,如舌底静脉变粗暗,则表明体内血液循环不好,这样的患者要注意警惕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尤其是舌底出现淤斑成片或看上去疙疙瘩瘩。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