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专家建议医疗救援要做到有序和专业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4-23 20:55:26 热度:2181

□ 张献怀  本报记者  朱国旺

4月20日,四川省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在抢救一名地震重伤员。

  编者按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救援医疗队迅速进入灾区,开展医疗救护。
  此次地震伤有什么样的特点?救护中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避免灾后发生疫情?汶川大地震哪些救治经验可供借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急救和灾难医学方面的专家,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震后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通过救援人员的努力,通过科学的救治,把灾害损伤降到最低!
  做到科学有序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目前正整装待发,随时听候指示,奔赴救灾第一线。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灾害救援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所不同。汶川大地震时重伤员较多,救出的速度没有此次快,挤压综合征严重,给后面的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此次地震刚发生不久,医疗队就进入了灾区,救护及时。同时,这次地震的伤员大部分在农村,所处的建筑物不是很高,很多都是土木结构,因此重伤员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施救及时,很多伤员转运出来得比较快,整个救援过程由于救援不当造成的损伤比较小,伤员分类也做得好。
  著名创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士盛志勇曾参加过邢台、唐山地震和多次重大灾害创伤救治工作,他说,救援既要抢时间,也要做到科学。地震造成的伤情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灾情发生突然;二是伤亡人数众多;三是伤情复杂;四是救治困难;五是次生灾害源伤害严重而复杂,如火灾、爆炸、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震后传染性疾病等。伤员应按急、重、轻分类,以使真正需要紧急救治和处置的伤员能够获得紧急治疗时机。盛志勇说,地震及重大灾害伤员一般可分为四类:轻伤,能自己行走的;重伤急需外科处理的;伤情危重,情况非常不好,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已经死亡的。伤员分类后,如果短时间内伤员数量较大,可在伤员胸前别上一个标签,指明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或可稍缓处理治疗;应尽快查明有无急需抢救治疗的开放创伤和复合创伤等;经初步急救后,即可送入临时设置的医疗单位,如需大的手术可迅速后送;由于灾区伤员太多,有些需外科处理的重伤员在临时医疗点可以先行“微创伤手术”,送到有条件的后方医院再行决定性手术,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伤员。
  盛志勇说,如果地震后道路破坏,交通堵塞,会导致救援人员进不去。我们因此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的统一指挥部,制定统一的救援预案。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会很快组成救援队伍开赴灾区,许多志愿者也会自发的去灾区,如果组织不好,反而会造成有限的交通更加堵塞,影响救援有效展开。另外,医疗救援队应当编配训练有素、具有急救经验的医生,以便能够迅速在现场组织抢救伤员。以往重大灾害救援的经验证明,如果参加救援的人员缺乏应有的训练,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伤员的伤情甚至导致伤员死亡。
  刘中民也说,他时刻在关注芦山地震的医疗救援情况,感到遗憾的是道路比较堵,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医疗队进入的交通问题。当地大部分的药品、急救设备和材料相对不足,医疗队进入灾区后依靠当地的物资还是有限,因此需要发挥空中转运的通道,要优先保护医疗救援。
  刘中民也指出,医疗救援要按需求调度,避免各地医疗队一起上,加重灾区负担,要听候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调度,分批分次进入灾区救援。
  掌握救护要点
  盛志勇谈到,在地震受伤人员救治中,有两个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其一是在救援和搬运脊柱骨折伤者时,因方式不当,极易引起脊髓损伤。其二是挤压伤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适当处理,导致挤压综合征的发生。
  盛志勇强调,对于脊柱骨折的伤者,在搬动过程中切忌采用横抱、“一人抬胳膊一人抬脚”等方式,因为这可导致骨折的脊柱对脊髓造成损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用硬质担架或木板搬运,疑有颈椎骨折时应立即用颈托固定。若情况不允许(例如伤者所处地形无法使用担架)也尽量将伤者“背朝上抬出来”或一人托腰部以避免腰部突然弯曲。
  关于挤压伤,盛志勇回忆,唐山地震时他们救出了1名伤者,刚获救时,伤者下肢体表没有伤口,能够自由行走。但是一段时间后,该伤者出现了肾衰。最终医务人员给其截肢才保住性命。他说,这例伤者其实当时就有挤压伤,但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而挤压伤在地震所致的损伤中十分常见。
  盛志勇说,挤压伤的识别并不难,其特点就是疼痛与体表伤口不符,即伤者肢体体表伤口较轻甚至没有伤口,但其疼痛严重,特别是运动时疼痛更重。对于这些伤者,如不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压,就可能发生挤压综合征。对这类手术要越快越好,不要等送后方医院再做。
  盛志勇说,与战争情况不同,地震后最主要的是如何将埋压在倒塌建筑废墟下的伤员尽快抢救出来。抢救过程中,各医疗队一定要搞好组织分工,以使抢救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实施。很多获救的伤员,由于脱水,几天未进食物,长时间被压挤、多处创伤或精神紧张往往未能获得休息,从废墟内获救后,可能会有循环紊乱,必须及时处理。胸部和腹部受到过重物冲击或压迫时应及时检查和处理,注意有无内脏实质性器官或消化道破裂,同时特别注意肾功能衰竭表现。房屋倒塌时如伤者正在床上睡眠,可能引起骨盆骨折(邢台和唐山地震时很多见),严重的骨盆骨折,可发生大量腹膜后出血,须及时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孟庆义教授说,在灾害救援转运伤员时,有几个要点必须掌握。用担架转运时,要注意让伤员头向前,以利于后方担架员观察伤员病情变化。采取汽车转运时,伤员最好横放,可减少汽车加减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如果竖放,汽车加减速应缓慢,因加速可使头部缺血,减速可使头部充血。采取船舶转运时,因船会左右摇摆,伤员固定很重要;同时要注意暈船的问题,可预防给晕车药。在所有转运方式中,直升机是最有效的,采取直升机转运时,伤员应横放,并使用良好固定以防坠落伤。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说,地震对身体造成的主要伤害有三种:机械性外伤、掩埋伤、地震周边环境造成的次生损伤。医疗急救人员首先应做到以下四点:应想方设法和幸存者进行沟通,了解幸存者的状态,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尽可能地给幸存者输氧,使其保持一定的氧浓度;现场救助人员要给予幸存者心理上的疏导,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将幸存者抢救出来以后,医护人员在搬运时,要注意保护伤员的颈椎和腰,不要造成二次伤害。搬运颈椎时,救护人员要将双手放在幸存者的颈椎两侧固定。搬运腰椎时,要平托住腰部,将幸存者平稳地放在担架上。
  王立祥说,在对伤员进行转运的途中,要保护“四通”,即通气、静脉通、尿道通和消化道通畅。在现场急救时,不能只看伤员的表面现象,而是要由表及里。在急救时应该置备一些简易的仪器,在现场就能了解伤者的水电解质的情况。在药物准备方面,急救时要考虑静脉给药、口服给药和外用给药的药物准备。要准备好输液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以及血浆、全血。
  孟庆义指出,对灾害救援,非专业急救可能会添乱。如果现场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不高,甚至“业余”,可造成伤员二次损伤和加速死亡。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