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1-29 14:32:03 热度:1115
本报上海讯 记者白毅报道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最近阐明了表皮葡萄球菌感受氧化胁迫信号的分子机制,为小分子干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了潜在的新作用靶点。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上。
表皮葡萄球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引起败血症、慢性前列腺炎的趋势与日俱增。然而,表皮葡萄球菌因其形成生物膜,从而增强了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防御体系的抵抗能力,使得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在感染的过程中,表皮葡萄球菌必须克服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活性氧(ROS)的杀伤作用,从而成功地定植、感染。但人们对表皮葡萄球菌是如何感受、应答氧化胁迫信号的机制了解很少。
在上海药物所杨财广研究员和蓝乐夫研究员的联合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刘幸等最近在表皮葡萄球菌中发现了一个感受氧化胁迫信号的转录调节因子,将其命名为AbfR。研究发现,AbfR在氧化胁迫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形成分子间二硫键,从而改变了蛋白质二聚体的构象,促使该蛋白对目的启动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减弱,从而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和2-酮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以增强细菌对氧化胁迫的杀伤的抵抗能力,并导致细菌的聚集和形成生物膜能力的降低。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4
2025-02-04
2025-02-04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