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儿童吃药何时不再“靠掰”?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1-02 11:12:22 热度:975

  新华网近日报道,一些家长反映,去医院给孩子开药,常常出现“半片”“四分之一片”的剂量,但从药房拿到的药却是成片的,服用时只能用手掰。对此,东方网有评论认为:儿童用药能否告别“基本靠掰”的历史,政府的态度是关键。
  儿童专用药奇缺,给孩子治病时医生经常面临无药可开的尴尬局面早已见怪不怪。就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儿童用药问题”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版”,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国内市场90%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正因为如此,目前临床上确定儿童用药剂量大多是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来决定,即“基本靠掰”。
  殊不知,给儿童吃“成人药”,不到指甲盖大小的一片药得平均分成N份来吃,太不方便不说,最怕的是掌握不好量,导致孩子发生中毒等危险,小病也成大病。比如地高辛、西地兰、氨茶碱等,少有适合儿童的剂型,临床上很难掌握用量,致使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又如用于小儿退热方面的部分成人药里含有大黄,成人可能不是很敏感,但小孩服用会引起腹泻……
  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生产儿童药品的药厂寥寥无几,能够自主开发儿童新药的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些药企负责人认为,儿童药品新产品投入高、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大,且在研发、转让、生产、使用、销售等诸多环节缺少政策支持等。
  “症结”找到了,关键是如何“对症下药”。换言之,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指望药企“良心发现”不行,要靠政府来解决,给予儿童药品研发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东方网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