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04-25 23:48:28 热度:41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的有效手段。时值世界免疫周,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推进成人疫苗接种需要发挥社区服务网络优势,创新预防接种服务方式,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公众主动接种意识。
“疫苗对于全人群都是从控制到消除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说,疫苗的广泛接种对于天花的消灭、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大幅降低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5年2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为市民接种流感疫苗。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疫苗对于成年人尤其是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会长冯录召介绍,对于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接种流感、肺炎球菌、带状疱疹等疫苗,能够降低多病共存的风险。
然而,一些人对疫苗接种还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慢性病患者仍然不知道慢性病处于稳定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还有一些患者对打疫苗存在犹豫。”冯录召说,实际上,慢性病人群应当是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点人群。
为倡导和推动公众及时主动接种疫苗,我国多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好做法。
医疗机构设立“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实现评估、推荐、接种一体化;一些省市实施“疫苗处方”试点,变“被动咨询”为“主动干预”;多地已实现电子处方流转与疫苗全程追溯……冯录召说,这些创新正在重塑“全龄友好”的免疫服务生态,促使更多人积极接种。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堪称疫苗接种的“前沿阵地”。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静介绍,中心日均门诊量约1500人次,大部分是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不少患有慢性病。
“老年人往往希望服务更方便、更个体化。”徐静说,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疫苗接种点下设至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家庭签约医生为基础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个性化咨询服务,并辅以智能家庭医生辅助系统支持,同时加强日常宣教,居民咨询和接种积极性逐渐提升。
在北京的天通苑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经常深入辖区养老院开展疫苗知识宣教;中心还针对中老年人开展社区筛查、诊疗和随访服务,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疫苗接种风险评估并给出适宜疫苗的建议,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英明也感到,近年来,社区的流感、肺炎球菌、带状疱疹等疫苗的接种率显著提升。
2025年4月23日,在“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会上,专家共话推进成人预防接种。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摄
不少专家认为,推动疫苗接种不仅需要政策的引领、医学的支撑,还需要创新接种场景并将好做法形成机制以利推广。
为此,由新华网主办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日前在京正式启动,成人预防接种时程表建议和社区预防接种十问十答等也同步发布。
据介绍,该项目倡议深化社区医防融合新实践,推动地方形成成人预防服务新范式,通过征集各地优秀社区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提供实用科普指导,加强中老年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记者田晓航、李恒)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