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X光片不易早期发现肺结核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2-09-06 10:28:37 热度:1004

  ●CT的密度分辨率高出胸片20倍,一旦出现极细小的钙化点即能发现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结核病分类,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三类。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飞沫在空气中被吸入的初次感染,发病率仅为10%左右。感染者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不发生临床结核病。此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少见。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指进入体内的结核菌进入血循环而导致结核菌的全身血行播散。患者除发生肺结核外,还可能发生结核性脑膜炎、肝脾结核、骨关节结核等。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在儿童时期,体内的潜伏病灶可在任何年龄变为活动性结核病,即结核菌进一步繁殖复燃。多见于成年人,是成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继发性肺结核较前两类型肺结核排菌者多,传染性大,因而在流行病学上更具有重要性。
  诊断肺结核,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痰检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胸部X光片等因素。其中,痰或病理组织中检出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一些患者常常认为,医生通过看胸片就能诊断,其实不然。在临床实践中,不同疾病可以表现为同样影像,医生通过肉眼看胸片,看不到病变组织里的病原菌,有可能导致误诊。因此,确诊肺结核,必须从痰中或标本中查到结核菌。但是,多数患者早期无痰或痰少。如果痰中找不到结核菌,则要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的相关化验,参考胸部X线病变的特征,并要排除其他相类似疾病。必要时,可采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观察其效果。
  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为何这么难?因为在肺内病变很小、病变尚未液化坏死形成空洞时,痰中结核菌含量极少,结核菌产生的抗原量也很少,此时通过常规无创检查很难找到证据。当患者不愿接受有创检查时,或医生认为有创检查对患者存在风险时,往往需要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评估治疗有效方能明确诊断。诊断性治疗的前提是,尽可能不给患者造成药物性损害。因此,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
  几年前,有一位老年患者诊断为左侧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积液为中量,有午后低热。抽出的胸液多次检查均未找到结核菌,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患者的胸腔积液为结核性可能性大,医生建议患者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患者不理解,非要确诊后再服抗结核药,也不同意任何有创性活检。患者等了几天,发热不好转,积液有增多趋势。后来,患者终于同意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治疗几天,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胸液逐渐减少。
  临床上,时有患者胸片“正常”,而胸部CT显示胸椎旁隐藏着空洞型病变。还有的患者有明显的结核症状,一年内反复胸片多次检查均“无异常”,一年后胸部CT检查发现肺内病变,而此时胸片仍是“正常”。
  胸部CT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发现普通胸片所发现不了的隐藏在心脏和纵隔后面的肺内病变。如果是高分辨CT,还可发现早期血播性肺结核粟粒阴影。CT的密度分辨率高出胸片20倍,一旦出现极细小的钙化点即能发现。CT还可较清晰显示X线普通胸片显示不清的纵膈气肿等。因此,建议病人有条件应拍胸部CT,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及早诊治。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高微微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