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7-08-25 20:19:31 热度:576
翻译《黄帝内经》 开设针灸课程
记者 吴昊 许睿 李丽洋/墨西哥城报道
30多年前,墨西哥小伙子托马斯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墨西哥中医针灸的一名行家。
说起初识针灸的巧合,1980年,大学刚毕业的托马斯在墨西哥坎佩切州从事社会服务,期间偶遇当地赤脚医生用针治病,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不久,这名充满求知欲的墨西哥青年听说中医“扎针治病”是门大学问,便四处打听,希望远赴大洋彼岸一求“真经”。恰好墨西哥政府组织中国留学项目,于是,托马斯便开始书写他的中医情缘。
求医之路漫长艰辛,何况中医对于墨西哥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迈出探索中医第一步——“语言关”,托马斯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中文。“古汉语很简练,总是省略词语的一半,难度不小。”托马斯笑着说。多年不懈坚持,他也从当年那个一无所知的“老外”,蜕变成能读懂晦涩古医书的“中国通”。
在他看来,学习医书和中文一样,不能囫囵吞枣。“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墨西哥,许多针灸师仅仅简单记住手法,却无法从根本了解原理。”托马斯一直相信,无法全面理解病理,便无法真正掌握病人需求,更无从解决病人问题。
托马斯在求学路上邂逅的恩师,也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天津的石学敏老师教导我,针应该扎在神经上,才能得到及时反应。”他回忆道。另一名恩师名叫高齐民,也正是他引导托马斯研究《黄帝内经》,掌握传统中医要旨。1983年,托马斯回到墨西哥后设立私人中医诊所,向墨西哥民众展示“妙手回春”的东方医术。
为填补西班牙语中医参考资料空白,1992年,托马斯开始致力于翻译中医著作,将中医文化传播至拉美,其中代表性的便是高老师指点的《黄帝内经》。工作之余,托马斯不忘来到书房翻译校对几段文字。有时从早上7点睁眼便开始,直至晚上午夜时分才闭眼休息,但这也让他“能睡个踏实觉”。
A4纸大小的材料,画着密密麻麻的血管,托马斯仔细查看每个箭头是否对准相应血管和穴位,并附上西文翻译。他所翻译《黄帝内经》译文不仅附有西文解释、中文拼音,他还细心地用西班牙语拼法,为难懂的中医医学名词标注中文发音。正是这些简单细节,托马斯花费25年时光演绎完美。
“活到老,学到老”,为及时更新中医知识,托马斯经常来中国“深造学习”。北京、天津、上海、陕西、西藏……从耳熟能详的京津冀,到高原明珠西藏拉萨,托马斯用岁月走遍中国大地,拜访各地针灸学校学习不同手法。
“许多中医愿意教我针灸和艺术,我十分感激。”学习语言、拓展医学知识、找到人生另一半,这是托马斯心中最满足的三件事。口中时不时蹦出的中文词汇,也勾起他对大洋彼岸那片遥远土地的向往。他工整的中文板书,不禁让人忘记他其实是个地道的墨西哥人。
墨西哥人对中医也有股莫名的熟悉感。许多墨西哥人头疼时,都会习惯性按住手边两个穴位。托马斯介绍说,这个墨西哥“偏方”其实是通过按住“曲池”和“河谷”两个穴位缓解头疼。此外,针灸价格实惠、方式新颖也吸引不少墨西哥人前来一探究竟。
正是这些相似情结,拉近不少墨西哥人对中医的亲近感。66岁塞尔吉奥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经朋友介绍他每周两次前来接受针灸治疗。和塞尔吉奥一样,每天慕名前来的上百名病人,希望通过这双“东方”妙手缓解各自病痛。诊所外,墨西哥各地病人送来的感谢信挂满各处。
托马斯还开设针灸课程,向墨西哥人传播针灸文化。从初级基础课程到中高级理论课程,当年教室里的踊跃提问的墨西哥“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两鬓斑白的讲师。他也曾披上白大褂,携中医知识走进墨西哥当地荧屏,向当地人展示中医的奥秘。
在托马斯心中,中医等优秀中国文化,也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强大,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也不断走向世界,既有越来越多介绍中国文化书籍,也有越来越多人从事中医行业。中医也走向世界许多国家,让更多人接受治疗,摆脱疾病痛苦。”托马斯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