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聚焦:拆掉医与养的“篱笆墙”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6-08-19 09:04:06 热度:696

老年人需要的是一个家,而不是一张床——

本报记者 钟自炜

  在福建三明市梅列区徐碧街道,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合“医”与“养”的资源,受到居民欢迎。图为该中心正在组织老人们进行趣味文体活动。资料照片

  让老人看病不发愁
  签约医生上门,重点照护高龄、重病、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在福建三明市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群老人谈笑风生。而一墙之隔就是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
  多年来,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各自为政。绝大多数养老院只是单一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养老机构不能解决医保问题,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往往需要长期住院“压床”,导致医疗机构不堪重负。而养老机构没有专业医疗队伍,患慢性病的老人们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后,社区医生赖杰民有了新身份。“中心整合了社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将原来单一的医疗服务变为多功能的医养结合服务。”赖杰民说,“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形式,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拆除“医”与“养”的篱笆墙,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供了有力支撑。80多岁的陈咏,子女已离世,由外孙照顾。他患有骨质疏松,需要打一种针剂。“前3天每天需要打一次,之后每两天还要打一次。”陈咏说,小小一支针,却成为困扰他的麻烦事,“我连走路都需要有人扶着,而离家最近的医院也有1公里,每次打针都费尽周折。”如今,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的赖杰民每天定时上门为老人服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我们专门设计了服务联系卡,上面有医生、护士的电话。”赖杰民说,“不仅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定期送药上门,还可以接他们到卫生服务站就诊。”
  乾龙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重点照护高龄、重病、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居家养老不再孤独
  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护,让他们“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有的地区比例已高达70%。空巢老人主要面临着以下难题:精神空虚,心情抑郁,孤独感强烈;自理能力差,生活质量不高;遇到意外事件,难以应对。
  刚吃过早饭,家住乾龙社区的钟秀妹就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子女婚后,她独自居住。“曾经考虑过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不离开家。”钟秀妹的子女坦言,老人今年70岁,身体硬朗,暂不需要专门护理人员。关键问题是,想找到一家合适的养老院并不容易。
  2015年6月,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社区里13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有了新选择。“与传统养老院不同,我们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公益机构,除就餐费用外,其他项目完全免费。”乾龙社区居委会主任林文玲介绍,老人们白天来中心活动,晚上则回家休息,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自从社区里有了活动场所,我再也不愁白天没地方去了,也解除了家人的后顾之忧。”钟秀妹说。现在,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8点到12点,在中心做健身操、看看报纸;中午12点,花上10元钱就能在中心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12点到下午5点,在中心打牌、看电视。“老年人也需要社交圈,在这里和同龄人一起聊聊天,就像自己的另一个家。”这样的晚年生活,钟秀妹很享受。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远非一个社区活动站那么简单,需要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护。”林文玲说。
  记者走进面积近500平方米的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到日间照料中心、多功能培训室、供餐区、书报阅览室、娱乐棋牌室等一应俱全。再看细节,日间照料区设置了无障碍、半平躺等多种类型的床位,方便老人午间休息;座椅处设置了拐杖卡槽,床头柜设置警示铃,方便老人使用;中心内所有地板齐平,卫生间还设置扶手,防止老人跌倒。
  “老人需要的是一个家,而不是一张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是托养站,更是学养站、乐养站,让老人们‘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林文玲说,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包括从家庭保健知识、法律法规普及等培训到吹拉弹唱、书法绘画等兴趣课,从太极拳、广场舞等文娱活动到集体生日会、社区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仅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就开展活动140余场,服务老人1.2万余人次。“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公益,月月有关爱,年年有主题”已成为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常态。
  “三赢”靠什么赢
  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是大势所趋,必须整合社会力量,用好市场机制,实现“政府省力、老人满意、企业盈利”
  三明市梅列区民政局局长任江桉告诉记者,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的投入“少而精”,小投入带来大效益。
  “精”是指把钱花到刀刃上。自2009年开始,每年每个社区补助养老中心日常经费5000元,2015年提高到2万元;为特殊困难老年人、“三无”老人等每月发放5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在老年人达500户以上的社区,配备一名专职助老服务管理员,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站日常管理。
  “少”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少。例如,乾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辐射周边三个小区,每天就餐的老人超过30人,而社区居委会所有工作人员也不过6人。
  “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短板。破解这一难题仅靠政府远远不够,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是大势所趋,必须整合社会力量,用好市场机制。”任江桉表示,三明走出一条“政府投入、市场运营、社区牵头、老人互动”的新路,实现了“政府省力、老人满意、企业盈利”。
  政府搭桥引入第三方服务模式,乾龙社区与公司合作运营,这是三明创造的社区养老新模式。“我们已在福建、重庆、青海等全国10个省市的近50个城市承接运营4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三明乾龙社区是我们的示范点之一。”海都公众信息服务公司负责人郭世奕说。
  “我们的优势在于整合加盟商家服务资源,实现多样化服务、标准化运作。”郭世奕介绍,公司通过与福建省内1100余家服务业企业签约,形成加盟服务联合体,通过对接社区专业化助老员,实现快速上门服务。同时,公司联合省内30余个社会组织近4300人的志愿者团队,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社工+义工”双工互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养生生活、兴趣学习、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银龄互助”等服务。
  “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我们开发出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养老‘八助’服务。”郭世奕说,企业一方面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品缺乏问题,另一方面也让老人的子女成为养老服务消费的购买主体,为企业找到新盈利点。郭世奕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的每人每月20元线上呼叫信息服务,以及每人每月50元两个工时的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家电维修、代购代缴等服务,都很受社区居民欢迎。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