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促糖尿病诊疗发展 为农村患者谋福利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0-28 22:59:09 热度:1064

——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

本报记者  马  佳

纪立农教授

  记者:近几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作为糖尿病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您认为目前中国基层糖尿病患者就诊情况如何?患者的主要需求是什么?
  纪立农教授:基层糖尿病的预防及诊治水平已成为中国整体糖尿病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整体糖尿病患病人数为4310万,略低于城市患病人群4930万。农村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8.2%)与城市人口的发病率(11.4%)逐渐接近。此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城市。更为严重的是,农村的糖尿病未诊断率高达70%。农村糖尿病增长迅速可能与生活方式的迅速转变所导致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增加、糖尿病患者带病生存时间延长有关。
  然而,面对严峻的疾病趋势,基层糖尿病的诊疗现状却不容乐观。乡镇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学历低、能力低和技术低三低现象。县级医疗机构虽然有初级的糖尿病诊疗能力,但在通过糖尿病教育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全面管理糖尿病的能力还非常差。农村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度也很低,就诊拖延,由此往往导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记者:基层内分泌科室的设置情况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什么?
  纪立农教授:因县医院是区域医疗中心,县医院应发展专科诊治能力。但当前因为投入不足,县级医院在设置内分泌科时往往会遇到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到目前为止县级医院几乎很少有专业的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门诊,大多是由普通内科医生兼职,这样势必影响到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的建设和专业队伍的发展。另外,内分泌科是一个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学科,所以很多理化检查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如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激素检测等。县级医院往往缺乏资金购买这些仪器设备,使得这些检查无法开展,这也会影响到内分泌科室的发展。
  记者:基层内分泌医生的工作状况怎么样?开展工作时,他们有哪些困难?
  纪立农教授:基层内分泌医生面临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在没有设置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门诊的时候,他们往往充当了全科医生的角色,每天要面对大量患者。同时,他们自身有非常高的进修和学习愿望,但缺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目前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往往局限于跟方治疗,缺乏独立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合理调整药物以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及意识。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国家和卫生行政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行业协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纪立农教授:为基层医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基层医生对基层糖尿病的诊疗水平是推动全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已经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些年来,学会和行业协会举办了如“蒲公英行动”等相当多的旨在提高基层内分泌医生专业能力的教育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这些教育活动几乎都是在企业资助下完成的。希望政府在加大对基层内分泌疾病和糖尿病诊疗设备的投入的同时,也加大对提高基层内分泌医师诊疗能力的培训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全面提高基层内分泌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的诊疗能力。
  记者:目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县级及县以下)以推进全科医生为主,普通的全科医生不能满足基层农村医疗市场的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是否需要加强全科医生对慢性病诊治能力的培养?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纪立农教授:患者对社区和基础医院缺乏信任,实际上,大多数慢性病治疗工作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工作均可以在基层医院由经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完成,仅有少部分危重和复杂的病例需要专科医生诊治。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医疗服务体系内,应该有一种“看门人”制度。患者患病后,应先找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诊疗。在对全科医生诊治糖尿病能力的培养中应首先着重对糖尿病诊断和对标准诊疗执行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培养鉴别和及时发现急重症和复杂病例和及时将属于这些情况的患者转诊到专科医生的能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