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张澄宇:让医生的价值得到弥补和体现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9-26 16:55:41 热度:1328

本报记者 胡德荣

  对话背景: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自立项之初就承载了上海医改“试验田”的角色,明确定位走社会办医高端路线,瞄准打造一座“超级医院”的目标。自今年5月28日正式开院以来,该院签约的多点执业医师达127名,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比例达七成,特别是预约制点诊、多学科联合门诊已成为特色,深受患者好评。作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近期接受记者采访,就医师多点执业、医院未来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颇有见地的回答。

  当前的任务就是把服务做好、把品牌做好
  记  者:我们知道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是原卫生部和上海市的部市合作项目,人们对它的期待是“打造一个社会资本办医的经典案例”。您如何看待这一期待?
  张澄宇: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最新统计显示,在目前上海市1715家各级各类社会资本医疗机构中,有医院212家,其中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是最大的一家医院。我们自然也期待能将医院打造成一个社会资本办医的经典案例。我们一直在朝着“超级医院”的目标努力,而当前的任务就是把服务做好、把品牌做好。
  记  者: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为病人服务的具体设施和理念上,与国内公立医院相比有哪些异同?
  张澄宇:我们中心以独特的“3H”理念(Hospital、Hotel、Home,即医院、酒店、家)来定义我们提供的服务。“Hospital”是内核,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帮助患者回归健康;“Hotel”和“Home”则是优质服务体验和文化外延。令所有公立医院羡慕的是,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床位与护士数之比达到了12,即每个床位配备两名护士,而国内公立医院这一比例通常为10.6。我们这么做绝非专为富豪打造,而是想要提供符合国际通行模式的优质医疗。
  “临床多学科联合门诊”也是国际上比较时兴的。举个例子说吧:31岁的张女士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年,既往有流产史,欲再次怀孕发现血小板指数异常升高。她请求“多学科联合门诊”后,医院结合张女士的病情及怀孕诉求,安排此次多学科联合门诊医生由感染科、血液科、妇产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位专家组成,共同为她制订了诊疗方案。张女士很满意。如果没有“多学科联合门诊”,张女士在传统诊疗模式下很可能要多次往返于一家医院的多个科室,甚至是不同医院的特色专科门诊,时间、精力与经济成本就可想而知了。
  率先在国内探索一条医师多点执业之路
  记  者:近年来,业内外对医师多点执业褒贬不一,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目前已签约127位多点执业医师,在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张澄宇:我们这127位医师全部来自上海8家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旗下的附属瑞金医院血液肿瘤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心脏外科;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泌尿外科;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皮肤科;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口腔科;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妇产科;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胸科医院胸外科、呼吸内科以及第二军医大学旗下的附属长征医院骨科等。这些顶尖科室的顶尖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来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多点执业,保证了高端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是乘势走出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尴尬境地的一次难得的尝试与突破。
  记  者: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不仅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常年超负荷工作,而且收入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针对这些问题,您又是如何让多点执业医师满意的?
  张澄宇:我们致力于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让病患得到温馨和高水平的诊治和护理服务,同时也要确保医护人员有尊严地工作。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我们采取8小时5天工作制,每位医生全天的看诊上限是30人。这不仅保证了病家获得有效的时间与医生沟通,同时也保证了医生的负担不过重,最终实现“双赢”。
  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科主任黄翼然教授是公开赞成多点执业的业内人士之一。他最早规划好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专家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多点执业的安排,而且还希望他们团队的一个个专业小组能渗透进其他公立医院、社会医院,打出上海仁济医院的名品和声誉。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自试运营以来,黄翼然教授每周三下午的门诊预约场场爆满。我常常这么说,如果把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比作一个球场,上场踢球的至少是沪上球星,或者是国脚,甚至是国际球星。我们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率先在国内探索一条有序、有效的医师多点执业之路,就是希望医生的价值能在多点执业中得到弥补和体现。
  真正开拓市场,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记  者:2011年5月《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特需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对特需床位实施剥离。这对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来说无疑是个利好。对此您怎么看?
  张澄宇:增加卫生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社会办医已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上海去年完成了郊区三级医院建设,即“5+3+1”工程,新建的四所三级医院中都不开设特需病房。同时,上海市政府对公立医院中特需医疗的价格采取了一定的控制,对现有特需医疗的规模有严格的把关,公立医院开展特需医疗的准入也相当严格,所以政府导向已经非常明确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把特需医疗服务从公立医院中剥离出去肯定有一个过程,而真正开拓市场,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记  者:您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国际医疗旅游推动联盟委员会副主席,在这方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有没有相关发展计划?
  张澄宇: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不久前牵头召开一次会议,会上首次提出发展国家旅游医疗、成立旅游医疗发展联盟的提议。中国现在每年有十几万人到欧美治疗,同时周边国家人群到我国就医旅游的也不少,如此巨大的“蛋糕”下必有商机和医疗市场。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已着手谋划与国外一流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实行互相之间的“转诊”。同时,医院也提供可供多选的旅游医疗。现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已覆盖47家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公司,约占市场保险的95%。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