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8-01 10:16:43 热度:651
□特约记者 宋琼芳□
在为孤寡老人服务时,他想,能不能以家庭医生为支点,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来帮助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于是,他建立起一支社区医务志愿者队伍,让1名社工与15名志愿者成为家庭医生的助手,共同服务1800多位签约居民。
他叫潘向东,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山团队全科团队队长。作为一名长期扎根社区的家庭医生,他管辖的长顺居委,居民签约率达78%以上,有效服务率达85%以上。
为了帮帮曹阿婆们
“潘医生,虽然我眼睛看不清楚,但我心里明白,你是个大好人。”这是社区孤寡老人曹阿婆生前对潘向东说的话。她也是潘向东建立社区医务志愿者队伍的重要动因之一。
10年前,潘向东在社区走访时认识了曹阿婆,见她孤身一人又患有青光眼,便常利用业余时间来探望她,还帮她联系医院、预约医生,专门调休陪她去检查眼睛。过年时,潘向东总记着给曹阿婆送份糕点;端午节,潘向东从不忘记把曹阿婆最爱吃的粽子送过去。
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潘向东签约服务的居民越来越多,但繁忙工作之余,他始终没有忘记曹阿婆,更思索着如何能让社区里像曹阿婆这样的孤寡老人得到更多帮助。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支持他建立一支可以辅助家庭医生的志愿者队伍。
去年5月,曹阿婆去世了。潘向东很难过,曹阿婆没有来得及看到他在几个月后终于实现的目标:通过与街道居委联系,一批有着基础医学知识又乐于奉献的退休居民成为潘向东的得力助手。
是触角也是桥梁
“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生命守护者。”陈先生如此称赞潘向东和他的志愿者团队。
陈先生有慢性胃病,去年下半年又发作了一次。他的邻居正好认识潘向东志愿者团队的社工费名珊,聊天时就把陈先生的情况告诉了费名珊。费名珊记在心里,专门打电话到陈先生家,建议陈先生来潘向东的门诊看看。潘向东接诊后,发现陈先生这次并不像简单的胃病发作,而可能是心梗的表现,于是要求陈先生做心电图检查。陈先生起初还不乐意,但检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真的是心梗。潘向东立即将陈先生转入上级医院手术,最终陈先生转危为安。
潘向东说,自从建立志愿者队伍,就好像在社区延伸开诸多触角,志愿者本身就是社区居民,谁血糖高了,谁血压低了,谁家生了孩子要打预防针,谁家老人要体检……这些“鸡毛蒜皮”,光靠家庭医生无法全盘掌握,还得有志愿者的“情报”。
有了“情报”,还要靠社工帮忙。潘向东把费名珊称为“家庭医生的客服代表”。每周,费名珊都与社区居民进行电话访谈,更新居民信息,对其中的重点人群,再由潘向东进一步了解情况。同时,对于潘向东确定的需持续关注的人群,费名珊也会带领志愿者积极做好后续随访工作。
“社工和志愿者就像是我们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一座桥。”潘向东说。
希望这支队伍能够壮大
令潘向东意外的是,这支志愿者队伍如今不仅帮助家庭医生,更成了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好帮手。
不久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为期2个月的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活动,共有3000多位老人获益。在这次活动中,潘向东的志愿者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在门诊引导、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完成体检,还承担了为其中2000多位骨质疏松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任务。
“社工不仅属于家庭医生团队,更属于整个社区。他们参与日常门诊协调工作,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咨询、就诊指导、预约门诊、健康档案录入等服务,同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这种模式,拓宽了我们服务居民的途径,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潘向东希望这支队伍能不断壮大,在医疗救助的同时,发现更多有需要的人,为他们提供更多医疗之外的帮助。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27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8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