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科技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追寻“中国梦”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4-07-24 15:05:04 热度:731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国产医疗器械能有这样高的水平是我们没有想到的,”7月10日,沈阳陆军总医院放射诊疗科主任杨本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和GE相比,东软NeuViz64多层螺旋CT性能指标相差无几,但是价钱却是进口设备的1/2。人们仍然记忆犹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CT设备作为国内临床检查“奢饰品”的时代,只有国外品牌独行天下,而今天,在国内的各大医院中,像东软64层断层扫描这类的国产设备已经能够与GE、飞利浦、西门子等厂家媲美,以价格和品质参与竞争。数据显示, 2013年医疗器械市场已过千亿元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新认为,这得益于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探索科研模式,持续创新的结果。
    自主创新PK国际大品牌
    20世纪80年代,京津沪穗等大城市开始从国外购买引进CT机,那时候每台进口机器的价格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且还经常因为调试安装不成功而不能运转。面对这一状况,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的学者借助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帮助修复了一台台瘫痪的CT机。面对国内医疗市场被国外不安全的二手CT控制的局面,1998年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成立。现任东软集团副总裁、东软医疗系统公司总裁江根苗曾经参与了第一台自主品牌国产CT机的研发,他自豪地说,东软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软件背景,用PC机开创CT核心系统的新历史。阵列处理机(AP)是全身CT的核心系统,也是被外国严密封锁和垄断、被“巴统”严格控制的关键技术。东软创新性的以PC机代替阵列处理机,不但实现了国产CT核心技术攻关,还引领了技术新的变革。在本世纪初,GE等老品牌纷纷学习东软经验,换上性价比高、升级快、可维护性好的PC机。
    东软能够生产CT机,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产品,迫使国外品牌产品大幅度降价。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回忆到,“随着东软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许多国际企业希望购买我们的品牌。我的想法是要做出与国外大品牌品质一样的产品,与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为此,东软医疗采取两大策略,一是自主创新,一是开放式创新。从2004年到2013年,东软以技术入股与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融合双方优势研制了包括中国第一台双层螺旋CT在内的产品,如今,东软品牌和东软生产的飞利浦品牌的产品同时销往俄罗斯、美国、巴西、葡萄牙、阿根廷、印度以及中东非洲等90个国家和地区。
    依靠软件技术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东软以自身核心技术实现了跨行业飞跃,东软医疗目前是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国家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化示范单位、国家螺旋CT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单位;参与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2007年,东软医疗CT 项目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新是东软生存的法宝”,刘积仁说,“国际化是我们的第一战略。”目前,东软正在将软件的数字化应用与城市健康管理相结合,建立“熙康”公共服务平台,希望为未来的中国医疗模式变革提供独具特色的创新和服务。
    创新技术规避同质化竞争
    在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上,较量的根本在于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许多国内中小企业从外包服务开始,在向国外品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创新技术,开发自主品牌的产品。这类企业成千上万,位于金华的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
    该公司董事长方明给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一张列有众多研发项目的单子,上面有2013年省级技术创新A类项目——符合国人解剖特征的微创内固定器械;2012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年产35000套微创胸锁关节内固定器械生产线技改项目”;2011年国家创新资金“新型弹性锁定接骨板研究与开发”等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技人员出身的方明表示,科惠是从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对于创新非常重视,每年以总产值6%的比例投入到科研中。
    在科惠展厅,记者注意到一个一个胸锁钩产品,用于胸锁关节脱位手术时使用,据了解,这个产品完全是科惠独创的,还填补了一项国际技术空白。方明说,“骨科植入市场一直以进口产品为主,2012年我们上市了自己研发的创伤和脊髓产品,市场发展以200%的速度增长。”方明说,“学到了国外的经验,就要用自主的产品替代进口,这需要强大的技术作支撑。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同质竞争异常激烈,刚刚上市的产品,很快就有了相似品出现,要想长久生存,也只有利用独有的技术抬高门槛。”
    借“外脑”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样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企业,山东威高以一家村办集体企业,从为解决乡镇人口就业做医用棉签起家,发展到如今在输液器系列产品领先,产品线几乎覆盖了医疗器械产业链大部分产品的知名民族品牌,在行业位列前茅。威高董事长陈学利自称是“大老粗”,但是,他坚持吸引各方人才聚集到威高,为企业不断进步提供支撑。他明确表示,企业能生存和发展在于好的产品,因此,原始创新是必须要有的,否则无法参与市场的竞争。
    威高的做法就是联合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联盟,为自己的产品占领未来的技术制高点。在国内,威高很早就和中科院联手建立共同研发平台,将中科院庞大的人才聚拢在身边;在国际上,先后和美国美敦力公司、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美国真视觉公司、韩国IT公司等展开合作,并在美、日、英、德、法建立研发中心,吸纳全球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威高因“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项目获得了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因“输入与介入类医用耗材制备新技术及其大规模应用”项目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陈学利说:“进军世界强企之列,成为亚洲领先、中国最强、最受人尊敬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企业是威高的愿景和目标。”
    无论是东软的跨界发展,还是科惠的自主创新,亦或是威高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是目前诸多医疗器械企业所要实现的“中国梦”。
    记者在跟随“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所到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等地,看到的是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的大潮在涌动。医疗器械产业正值大发展时期,尽管规模不大,散、小、乱、差的形势仍然没有完全改观,但是,每一位深处其中的人都在扪心自问,“我们今天创新了吗”?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