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动起来!从第17个全民健身日看健康中国新坐标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8-07 22:06:05 热度:48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题:动起来!从第17个全民健身日看健康中国新坐标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李恒

  8月8日,是第17个全民健身日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从马拉松火爆,到骑行走红……不断开创运动促进健康的新模式,是为了让健康这个“1”更加坚实。

  全民健身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自2009年全民健身日确立以来,“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9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运动处方”防未病,健康关口不断前移。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这些困扰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正通过“运动处方”得到有效防控。

  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近19万人参加;在北京,打花棍、通背拳、抖空竹等传统体育展示教学活动走进社区;在浙江,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气功教学培训,以及志愿服务队进校园活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当下,全民健身已成为社会的一股强劲热潮。

  智能手环记录步数、AI健身镜纠正动作……“互联网+健身”让科学运动触手可及。

  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提高群众科学健身素养,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提出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加强健康单位建设,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

  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5.0%,全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随着“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运动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也是防治慢性病的“良方”。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健康理念的转变不仅减轻了医疗负担,更让更多人体验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更多人身体壮起来、精神强起来。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的百年变迁,往往缩影于国民的身心健康。

  在校园里,体育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培养学生身体素养、团队精神和意志力的重要课程;在家庭中,父母带着孩子跑步、骑行,运动成为亲子互动的纽带……

  从贵州“村超”到江苏“苏超”,现场数万观众的呐喊助威,社交媒体上亿万人次的围观,掀起“体育+”的热潮,火爆“出圈”。这些现象级赛事,不仅展现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14亿多人的健康幸福一脉相承。

  高架桥下建起运动公园,废旧厂房化身体育园区,“15分钟健身圈”遍布城乡,“运动教育”成为热门选项……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社区内、校园里、广场上,人头攒动的球馆、挥汗如雨的24小时健身房……处处展示着健康中国的活力,映射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19.17%提升至2024年的31.87%。这背后,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跃迁。

  运动是良医,健康是幸福。共同描绘健康中国的新坐标,让我们动起来!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