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4-05-15 08:54:44 热度:1024
国家极力推进对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优势的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之一。蜂产品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市场面相对狭窄,且蜂产品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蜂产品的经营向产品化方向发展,所以,个体蜂农进入消费市场有很大难度,蜂产品的销售有一定困难。因此,将分散的养蜂户组织起来,建立养蜂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为其养蜂生产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与蜂产品加工经营的龙头企业挂钩,建立起蜂农与市场之间的联系纽带,真正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为养蜂生产提供保障,为蜂农的致富找到出路。
一、发展养蜂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北京的延庆、密云、门头沟、房山等郊区县境内有着大面积的山区和半山区。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是困扰着山区农民致富的拦路虎。北京的山区生长着大量的荆条,荆条花是优质的蜜源,为发展养蜂生产提供了天然的物质条件。养蜂生产既不与粮棉争地,又不与畜牧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无公害的特点。且养蜂生产占用劳动力相对较少,可作为副业发展。如果以每个养蜂户养蜂50群算,每年每个蜂群产蜜20多公斤,总产量在一吨以上,再加上王浆、蜂花粉、蜂胶等产品,收入可达万元。这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养蜂除了可直接获得各种蜂产品的收益外,更为重要的是蜜蜂能为农作物和果树传花授粉,提高其产量。大连市曾推广用蜜蜂为苹果授粉,三年间就增产苹果5万吨,增加收1200多万元,同时每年节约人工辅助授粉劳动力100万人次。所以,在北京郊区大力发展养蜂对于发展山区农村的作物和果树种植有很大裨益,通过提高其产量增加收入。
二、出口受阻阻碍蜂蜜生产
我国是一个蜂产品大国,年产蜂蜜在15-20万吨左右,年均出口蜂蜜约为10万吨,工业生产用蜜约3-5万吨,再去除蜂群越冬用蜜,实际上市场上蜂蜜消费量在3-4万吨左右,人均蜂蜜消费不足50克,比起西方国家人均消费500克以上,我国在蜂蜜消费上只能算是个小国。所以我国养蜂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在近年来我国的蜂蜜出口连年受阻,出口量锐减,去年蜂蜜出口 吨。蜂蜜生产虽说是靠天吃饭,年景有好坏,产量有丰欠,但总量基本稳定。这种局面给蜂农和蜂蜜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蜂蜜收购价一压再压,可有的蜂农还有存货压在手里,而蜂蜜出口企业则纷纷倒闭。
蜂蜜出口受阻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国内对蜂蜜出口实行配额招标,每吨蜂蜜出口都要向蜂蜜出口商会交纳标费,一般为每吨标费在400元-500元间,高时竟达1000元以上。给蜂蜜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其二,往年我国蜂蜜在质量上欠佳,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质量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不法分子用果葡糖浆假冒蜂蜜出口,被进口国查出,给中国蜂蜜的形象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西文推行无公害食品,而中国蜂蜜中抗生素含量较高,最近中国蜂蜜在德国被查出超标,被退回,后日本、美国等国家纷纷效仿。现西方国家增加了对我国蜂蜜的检测指标,如C13、碳蛋白同位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而巴西、阿根廷、越南等国的蜂蜜质优价廉,与中国蜂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三,一些国家对中国蜂蜜进行“反倾销”起诉。因为中国劳动力价格便宜,蜂蜜成本低,中国的低价蜂蜜给一些进口国的养蜂行业造成了冲击,使该国的蜂产品行业对中国蜂蜜提起了“反倾销”起诉。
从现实条件看,我国蜂蜜出口形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中国养蜂生产不能依赖于国外市场,要响应江总书记的号召,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
三、优势企业是带动养蜂产业化发展的龙头
北京百花蜂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蜂产品公司,始创于1956年,是由当时几家私营养蜂场合并而成,归属于北京市土产公司。1988年从土产公司分出,直接隶属于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1999年为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组建成立了北京百花蜂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组建了科研、检测机构,修建了高标准的生产车间,培养了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树立了优良的市场形象。现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蜂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公司。公司无论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企业知名度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
1.经营战略调整,为企业找到生存依托
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蜂产品,主要是蜂蜜的购销调存,发挥的是流通领域蓄水池的作用,为食品厂、药厂和出口提供原料蜂蜜。80年代,公司领导一班人认为,这种买卖原料的业务不是公司的优势所在。其一,公司经营原料成本大、包袱重,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其二,原料经营占压资金大,而利润率低。同仁堂制药集团曾拖欠公司货款1000多万元,年利息100余万元,一度给公司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其三,原料经营技术含量低,个体户、基层收购点都可以干,而且环节相对公司要少,手段要灵活。其四,原料经营业务量要看人家的要货量,仰人鼻息,缺乏经营的主动权。为此,公司决定要以产品经营替代原料经营。当时公司把并不占份额的瓶装蜂蜜业务作为发展方向,进行品种和市场的开发。品种开发在细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方针,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如公司开发的老年蜂蜜,采用名中医施今墨后裔处方,在蜂蜜中配伍了十多味滋补强身的中草药。因为市场定位准,功效明显,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曾获国家级新产品奖和国际养蜂大会金奖。儿童蜂蜜曾获全国妇女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其它产品也受到过政府的不同奖励。百花牌蜂蜜产品系列的形成,为公司生存找到了支撑。在市场开发上,公司想尽一切办法,如参加全国性的展销订货会,实行人员推销,组建销售队伍,培训并招聘营销人才,进行广告宣传,举办公益促销,进行销售渠道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等等。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00余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年销售瓶装蜂蜜1600吨,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支柱。根据市场调查,公司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高达95%。
1996年,因药厂连年拖欠公司货款过多,累积达1000余万元,且欠款不还,公司不堪重负,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与之对峙公堂。虽然要回了本息,但与其的业务关系也自此断绝。近几年,出口形势不好,公司几乎没有蜂蜜出口业务,由此看来,如果不是当初及时开发产品经营和国内消费品市场,公司能否生存至今,尚在两可。经过调整,公司不仅提高了产品利用率,还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
2、以科技带动企业升级
1984年组建了北京市蜂产品研究所,是国内蜂产品行业第一家企业自属的科研机构。该所汇集了蜂产品专业、营养保健、食品机械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及专家20余人,都具有本科硕士以上学历。该所将蜂产品的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生产的工艺和设备研究相结合,服务于公司的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果。
蜂蜜是传统的保健食品,也是土特产品。这个“土”字主要体现在生产的落后。传统的蜂蜜加工属于“大锅熬”、“勺子舀”的作坊式的生产,不仅限制了产量,还不能确保质量。80年代初,公司组织研究所和相关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历时3 年,耗资50余万元,成功地研究出了蜂蜜保鲜加工工艺和流水线,获得北京市和商业部的科技进步奖。该设备为不锈钢全封闭结构,个加工能力可达万吨,解决了蜂蜜加工的灭菌、浓缩和营养保全等课题,使蜂蜜加工彻底摆脱了落后的方式,实现了自动化,产出的蜂蜜达到了出口标准。
该所在产品开发上也硕果累累,不仅成功地开发了百花牌系列蜂蜜,该所研制出的洋参王浆片是将动物营养和植物营养相结合的新型保健产品,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号。该所在蜂胶的研究上也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开发出了蜂胶清洗耳恭听液、蜂胶胶囊、蜂胶牙膏、蜂胶香皂、蜂胶口喷剂、蜂胶润喉糖等十多个产品,所采用的水溶蜂胶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由于公司对科技的重视,在实践中运用科技有效地推动了经营的发展,被北京市列为100家科技先导型企业之一,还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
3.树立品牌形象,争取竞争优势
现今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技术趋同的时代,任何技术上的优势都不可难被长久地保持下去,唯有知名的品牌才有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竞争优势。为此,公司制定了走名牌之路的发展战略。
质量是品牌的基石,公司一直将产品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抓住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库存保管的各个质量环节,制定控制措施,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手段。公司的质检部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验收,成为国家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我国对蜂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权威机构。正是基于这些努力,公司出品的百花牌系列蜂蜜,在国家历次抽检中全部合格,赢得了商家和消费者的依赖。中国加入WTO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公司导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一次验收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提升产品外观和企业视觉形象,是树立品牌和企业形象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公司十分重视产品的包装设计,尤其是瓶型设计,申请通过了外观设计专利。1996年,公司取得北京市科委支持支持导入“CIS”形象工程,聘请企业形象设计的专家对公司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整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公司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外观进行了全面设计,更新了公司标识,突出了企业的视觉形象,并通过其向公众传达了公司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品牌的树立在于设计,在于推广和传达。近年来,公司不断利用CI设计的成果进行各种方式的宣传,特别是公司进行了慰问教师、慰问劳模、慰问老年人等公益性促销活动,在提升品眚知名度的同时,更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百花品牌相继被评为北京著名商标、北京名牌产品、北京商业知名品牌、全国供销总社名牌。
公司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扶持和带动了北京地区的养蜂发展。1980年,在公司的倡导下,在国内成立了第一个蜂产品的行业协会—北京市蜂产品协会。协会的主要成员是北京地区养蜂的从事蜂产品收购、加工、经营的单位,协会以公司为依托,向养蜂和从事蜂产品收购的单位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信息服务,是向成员提供蜂产品的产销信息;生产服务,是向蜂农提供养蜂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包括蜂药、越冬蜂粮、木材铅丝等;技术服务,以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向蜂农和经营者传授养蜂和蜂产品经营的知识,并印发资料。协会的工作受到北京地区广大蜂农和经营者的欢迎,使蜂产品行业蓬勃发展。
由于公司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行业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现为中国蜂产品协会副长会单位,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公司总经理兼任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蜂蜜专委会主任和《中国蜂产品报》主编。
自1988年至今,公司蜂蜜加工产量2.6万吨,产值3.9亿元,在北京郊区收购蜂蜜1.3万吨,蜂蜜原料主要来源于密云、怀柔、延庆、平谷、房山、门头沟等山区县,共为蜂农增加收入7150万元。
三、企业与合作社携手,实现养蜂产业化
在国外大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有其自属原料生产基地,如葡萄酒厂有葡萄种植园,乳品厂有奶牛养殖场,这不仅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原料的生产也实现标准化。这可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农业生产的企业化、产业化。
前一段时间,在北京郊区成立了三家养蜂专业合作社,分别是密云的高岭、房山的十渡、昌平的十三陵。他们的成立典礼上,我公司领导都前往祝贺,双方表达了长久合作的意向,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其实在以往公司与效县的养蜂收购单位就有合作的扶持的关系,但具有松散和不确定性。将要进行的合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有组织的、紧密的合作是实现养蜂产业化的开端。就发展前景公司有如下设想。
1.扩大市场份额,消化郊区产蜜
北京郊区产蜜量在1500吨到2000吨之间,品种为荆条蜂蜜,限于公司现今出口业务停滞,公司根据产品结构,近年来在郊区的收蜜量在500吨上下,尚不能消化京郊的蜂蜜产量。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尤其崇尚天然的保健品。以北京例,1000万人口中如有10%的人吃蜂蜜,那么北京市场的蜂蜜容量就将达4000吨-5000吨,前景十分可观。公司将把蜂蜜与人类健康相结合做深入的长期的宣传,树立人们蜂蜜保健的意识,扩充蜂蜜市场容量。另一方面公司将不懈地在树立百花品牌上下功夫,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量。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还将努力进行出口业务,近看来 公司与国外的客商直接进行了接触,就蜂蜜出口与合资生产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业务的开展只是进机问题。公司预计用5年的时间,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蜂蜜的产销量达到5000吨,可以全部消化京郊蜂蜜和其它蜂产品的产量,给京郊蜂农增加收入年均1000万元。
2.指导养蜂生产的规范化发展
现今,我国蜂蜜生产不太规范,蜂蜜不成熟就采收,品质较低,甚至有的地区蜂蜜造假呈泛滥趋势,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还于健康有害。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地区蜂产品的影响,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最终将导致行业信誉下降,阻碍养蜂生产的发展。国家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就蜂蜜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制定新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蜂蜜的品质。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公司将与合作社紧密合作,对蜂农的生产加以指导,并从收购环节加以制约,引导其生产成熟的、无公害的蜂蜜,以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公司也将通过专业合作社继续为蜂农提供技术、信息方面的服务,在需要时也可提供生产资料方面的服务,扶持京郊养蜂业健康茁壮地成长。
四、企业发展中需支持解决的困难
蜂蜜行业中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同类厂家近年来此起彼伏如雨后春笋,各家都有其优势。我公司因为品牌优势在市场中居于领头羊的地位。但资金缺乏是限制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蜂产品是季节性收购常年销售,因此资金占压巨大,每年到收购季节需向银行贷款1500万元到2000万元,还本付息是公司经营中的沉重包袱,限制了公司的成长。我们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帮助协调解决,提供贴息贷款。我们有信心,带动北京地区养蜂生产的产业化发展。(百花)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0
2024-11-06
2024-09-23
2024-06-30
2024-04-25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