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时间:2014-03-20 22:10:24 热度:818
人民网记者 傅立波
近期,有关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话题依然在坊间热传。虽然多是猜测,但是大家照旧津津乐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众对改革的正向期待。
“部委合并,政府“瘦身”,好处是显而易见。”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HK926](以下简称: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认为,仅以保健品产业为例,以前行业准入在药监局、流通管理在工商局、技术标准在技术监督局,实为“三龙治水”,企业难以适从。现在,“三权归一”至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明显感觉效率高了,事好办了。
改革释放的红利,让碧生源获益颇多。受到国家改革的启发,碧生源推行内部改革,赵一弘亲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合并部门成立大部制,全员简化流程,腾出管理人员做疏散求转型,突出服务意识,使公司组织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用员工的话讲就是,找到“病根”了,用对“药方”了。
历时10个月的改革,碧生源一扫病态之气,焕发勃勃生机,解放了员工生产力,改革初见成效,这从3月14日碧生源公布的2013年财报数据上管窥一斑。
19日,赵一弘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与2012年相比,在公司员工减少一半的情况下,公司收益率、毛利率不减反增;现金状况良好,2013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近900余万元;亏损从2012年的3.422亿减至2013年的0.9亿,实现强力扭亏。
在说起碧生源的“改革”时,赵一弘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就是一场革命,其过程可谓步步惊心,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其艰难性、复杂性远超想象。”那么,碧生源究竟进行了一场怎样的改革?
沉珂缠身
2010年,碧生源在香港上市。上市两年后的碧生源,渐渐变得让人不认识了:活力尽失,沉珂缠身,内部管理门层级繁多,官僚习气严重,感觉工作中处理事情越来越难;销售业绩增长乏力,亏损面一再扩大,资本市场预期跌入谷底。碧生源玩不下去了,迟早要退市,赶紧抛售走人……唱衰碧生源的声音轮番在舆论造势,试图充当压倒碧生源的最后一根稻草。
的确,“大企业病”已成为碧生源肌体中的一颗毒瘤。改革前,碧生源的管理层级分7级(总裁、副总裁、事业中心总经理、职能部门、销售大区总监、省办事处、城市办事处),总部和销售一线两头弱小,中间管理层强大,系典型的“枣核型”管理模式。这样的结果是,机构臃肿,扯皮推诿,效率低下,总部的精神下不来,基层的意见上不去,久而久之,“肠梗阻”导致碧生源丧失了战斗力,市场销售一度止步不前。
“毒瘤”造成的管理错位,导致小利益集团趁势浑水摸鱼。在销售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下,管理层多部门却在要人扩编,看似忙碌的背后,其实是划地盘、争利益,向基层发号施令,证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而销售基层在拼命跑市场的同时,还要上报没完没了的材料,不堪重负,形成了恶性循环。
“毒瘤”又造成管理缺位,致使大客户资源配置不当,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由各地的经销商、大客户组成的销售体系,曾是碧生源攻城略地、抢占市场的法宝,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然而,由于各省办事处领导以管理者自居,服务意识淡薄,政策激励分配不当,有失公允,致使这些“功臣”们心生怨气,导致碧生源的销售“神经末梢”失灵了。
改革自救
公司已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要求彻底的变革,不能让碧生源倒下去!改革的呼声获得了绝大多数员工的拥护。民意的力挺支持,使得碧生源高层决意“刮骨疗毒”,推行内部改革展开自救。
形势依然严峻逼人,但是公司核心层没有盲目冲动,而是经过数轮的内部论证、摸底和推演,力争使“顶层设计”兼顾系统性和实操性,分四步走成为改革的主基调。
第一步,宣传造势“接地气”,“大篷车”开到基层与员工面对面。赵一弘和公司高层马不停蹄,奔赴各地一线,深入群众中去,组织召开9场员工大会,宣讲公司政策,针对工作的不足和缺陷“问计于民”,现场办公。
第二步,“集权”与“削藩”并举,打造扁平化销售体系。首先把大客户和经销商的资源收归总部销售中心直接对接,便于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拿出具体性解决方案;针对省办事处,大幅削减管理人员,充斥和加强一线销售力量;调整基层销售人员薪酬体制,公开奖励、晋级等敏感政策,取消“暗箱”操作,体现公平公正。
第三步,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总部变身服务阶层。总部改革是块硬骨头,改革偏偏从最难处入手。首先拿中、高层领导开刀,以经济效益为杠杆,推出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工资按照一定比例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采取半年和全年述职的方式,由各部门考评打分,以分数高低张榜公布。然后,总部按照比例分级三类,奖优罚劣。
第四步,壮士断腕,消除改革阻力。改革是利益的再调整,动的都是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且涉及到公司高管,部分人由最初的贡献者变为改革的“暗涌”。面对改革,保守沉积的旧习拒绝改变,惧怕变革,嘴上说支持,实则保守。甚至为既得利益迫改革流产。在绝大多数员工的呼吁支持下,对这些少数人的思想改造势在必行,期间虽然引起人事震荡,但是随着“暗涌”的平息,改革异常顺利。”
初见成效
碧生源的改革在外界的质疑声中初告一个段落,虽然期间多有波折,辩论争吵,几经反复,但是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13年12月,公司员工从年初的2085名减至1015名,尤其在销售人员从1854名减至685名的情况下,业绩却比2012年稳中有升。
大篷车计划一举消除了“梗阻”,打通了“神经”,听到了基层真实的声音,取得了解决“病症”的良方,发现了人才,内部优秀员工被提拔重用,提振了士气,为下一步改革的顺利推行夯实了基础。
扁平化的销售体系使碧生源的市场“末梢”更为敏锐,省办事处和员工回归服务本位,与大客户和经销商形成利益捆绑,三方想方设法合力开拓市场,提升销售业绩,实现多赢。在此基础上,碧生源调整销售策略,让利做减法,主动淘汰200余名经销商,把资源倾斜给148名优秀经销商,一举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2013年10月份就把2014年的任务分解到位。
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示范效应明显,有力推动了总部机关改革的顺利前行。小山头拔掉了,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浮于事,怨妇情节严重,不干活倒闲话的人离开了。正能量压住了邪气,碧生源又回到了当初创业时的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氛围之中。
“改革没有完成式,只有进行时。”中国保健协会会长张凤楼认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先求生存,解决了吃饭问题,日子好过了,一部分人就像温水里的青蛙,躺在既得利益中享福,梦想着自己的利益如何变大,而不是考虑公司的发展,碧生源也不例外。然而,碧生源敢于拿起“手术刀”,刮骨疗毒,行为值得肯定,这也是一个企业由小做大必不可少的考验。
记者发现,碧生源的这次改革,只是一次内部的制度创新,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范例,但是其间不乏精彩之处,可圈可点。然而,有业内人士质疑,碧生源的改革路径欠缺科学性,“搞运动”意图明显。赵一弘也承认,实操不是很完美,改革尚在推进,至多算是个半成品。但从实践来看,改革毕竟解决了老问题,挽救了碧生源,收到了成效,不失为行业的一种借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0
2024-11-06
2024-09-23
2024-06-30
2024-04-25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