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2-13 12:20:22 热度:508
本报讯 记者程守勤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获悉,该院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秘书长刘必成教授领衔的慢性肾脏病进展关键机制及其诊断标志物研究成果,近日获得教育部2013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专家介绍,慢性肾脏病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对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仅有10%,有3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已是慢性肾衰,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刘必成研究团队从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症状——蛋白尿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建立各种肾脏疾病动物模型、细胞培养以及对临床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标本的研究,详细探讨了早期蛋白尿产生的分子机制,特别是足细胞损伤在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临床蛋白尿患者往往肾功能恶化速度快这一特点,深入研究了蛋白尿促进肾脏损害的机制,提出了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炎症,并促进小管间质炎症和纤维化形成的新理论,阐明了慢性肾脏病发展并导致尿毒症形成的关键机制,为早期临床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根据此理论发明并建立了利用尿液mRNA检查知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新方法。
该研究促进了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理论的发展,对早期积极诊治慢性肾脏病,降低终末期肾衰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