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11-29 17:21:49 热度:1163
珍稀中药材的产业升级,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中国药科大学钱之玉教授从“平民”栀子中成功提取出和“贵族”西红花相同的活血降脂有效成分西红花苷,从而摆脱了对珍贵药材西红花药用资源的依赖——钱之玉:钟情栀子一生
本报记者 马骏
“这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人研究一个物种已经很好。这辈子我就做了这一件事,但无怨无悔。”
钱之玉,73岁,对西红花苷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因发现栀子的新价值,被业内称为“栀子之父”。去年退休后,钱教授在新居小院,亲手栽下了5棵栀子,静候着春来花开。
栀子和西红花,一个清新,一个艳丽,非同一种属,传统药用功效也不尽相同。但钱之玉以药理学专家的独特眼光,敏锐捕捉到二者的关联,从而撬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开端,让中药贵族西红花,变幻栀子平常身,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思路:从西红花到栀子
西红花,是一种高贵的花,日升而开,日落而谢。因其价格昂贵和药源难得,被誉为“植物中的黄金”,《本草纲目》载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之功,过去常经由西藏从印度购入,故又称为“藏红花”。
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西红花长期依靠进口的问题,中国药科大学开始了西红花引种栽培的研究,并获成功。时值1985年,钱之玉从美国学成归来,被邀加入西红花药理作用的深化研究中。
然而思维活跃的钱之玉很快发现,人工栽培西红花费时费力,需占用大量良田,如果不解决原料问题,即使药理研究成功,也终将是“无米之炊”。
存了这样的心思,他悄然中止了对西红花的提取实验研究,转而寻找一种替代植物。由于西红花的质量高低是以西红花苷来衡量,他对西红花苷格外留心,遍翻各种资料,终于在栀子的上百种成分中,发现了这一成分。这是种智慧,也是种巧合,钱之玉说,“研究到今天,全世界已知含有西红花苷的植物也只有三种。”
新挑战:提取工艺难上加难
幸运女神似乎为年轻的钱之玉敞开了大门。栀子中可提取西红花苷的消息不胫而走,南京金陵制药厂看中其市场前景,决定资助研究70万元。那是在改革开放没多久的1989年,国家对开发应用性研究资助经费并不多,因此钱之玉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名人。
接下来,就是一番没日没夜的苦干。栀子里含有西红花苷不是秘密,但怎样从中提取出99%的纯品,则没有任何经验而言,需要研究者经过成百上千次实验,一步步摸索。
由于工艺过程涉及保密要求,因此从栀子脱脂、醇提、醇沉到溶解、洗脱、分离,到底什么温度合适、用什么实验试剂、比例是多少……所有问题,都靠钱之玉一个人泡在实验室里琢磨解决。“可能每一个做实验研究的,都有点偏执狂,”钱之玉笑着说,“我还算幸运,用了2年时间,做出了别人可能需要10年的结果。”
拿到西红花苷纯品只表明实验有了原料基础,证明了物理成分相同,后面还需实验证明其药效。钱之玉进一步在鹌鹑、兔子、白鼠身上做药理实验,后又通过南京医科大学的第三方实验再次证明了调血脂作用,进而完成狗和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这项长期毒性实验,需要12公斤的西红花苷做原料。“那次把我累得上吐下泻”,钱之玉找了当地一家制药厂,和工人一道摸爬滚打、连续工作十几天。不过这种辛苦,回过头来让他深感欣慰:“实验的核心工艺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2000年,通过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的2期临床实验研究,“一种栀子提取物用于降血脂的通络降脂药物及制备方法”终于申报为国家发明专利。
新期望:将青苗育成大树
对西红花苷越来越痴迷,钱之玉的研究成果不断。几十年来,他通过西红花苷、西红花酸的系列研究,在《欧洲药理学杂志》、《英国药理学杂志》发表SCI论文几十篇,培养相关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几十人,是世界上该研究领域的第一人。“我对这个结构特别有信心,增加血氧量,双向调节的实验结果很好。”
采访中,钱教授给记者算了笔帐:1千克栀子市场价大约40元,可提取10克西红花苷;1千克西红花12000元,可提取20克西红花苷,也就是说6000元的西红花可提取10克西红花,二者的成本价格差为150倍。
除了科研,钱之玉对教育工作也非常热爱。主编参编全国性药理学教材十几部,是全国执业药师命题组组长,药理学研究室主任。
研究药理学一辈子,钱之玉说自己没什么遗憾的。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他和老伴在南京的生活很好。“如果说期望,那就是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推广得更好。”
据介绍,这项科研成果几经转手,从南京到吉林,再到山东的制药企业,虽然转让费用越来越高,但是市场推广一直没有做到位。
“科研人员卖的只是‘青苗’。这个产品到现在已经和我没有利益关系了,但看着它就像是自己的小孩,总希望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真正体现研究价值。”钱之玉感慨地表示。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9
2024-11-02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