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9-28 23:39:12 热度:706
●本报记者 陈 飞
肺结核是我国传统的“老牌”传染病,今年7.5万农村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将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障。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联组会议上,有关代表对我国传染病防治进行了讨论。其中,农村地区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最薄弱一环,备受关注。
贫困患者救助 还需给力
我国传染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农村贫困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救治。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介绍,国家已建立了传染病困难患者救助体系。首先是通过包括新农合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供诊疗费补助;基本医保解决不了的医疗费用,再通过医疗救助渠道解决。
去年,全国财政共安排了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98亿元。王保安表示,这个数量与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口,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会给予更大的支持。
肺结核是我国传统的“老牌”传染病,每年新发病例达100万,每分钟有2人感染。同时,肺结核是典型的“贫困病”,农村地区患者多,治疗时间长、易反复、经济负担重。针对贫困结核病患者的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国家将不断加大投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今年,全国7.5万农村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将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障。
人才匮乏 急需补充
“传染病防治最大的问题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非常薄弱,无论是人员队伍,还是基础设施,都不能满足现在的防控需求。”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郑奎城说。
郑奎城举了个例子,饮用水安全与传染病防治密切相关,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去年7月1日起实施,要求检测106项指标。饮用水的检测由全国3000多家疾控机构负责,但是能检测全部106项的总共不到20家。目前,农村饮用水要求检测40个项目,县级疾控机构能全部检测的不到一半,这说明基层的业务能力与现在的防控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河南省通许县苏刘庄村乡村医生马文芳,专门对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调研,认为农村传染病防治基础力量薄弱最突出的是人员匮乏:基层疾控队伍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比例大;村卫生员里面中专学历(含中专水平)占70%左右,还有一部分无学历;人员也不稳定。这些状况加上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保健网防治功能的残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罗清泉认为,当前县、乡医疗机构技术力量、防治手段较为落后,要高度重视县、乡医疗机构疾病诊断和处理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的培养,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养问题,原新疆卫生厅厅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买买提明·牙生建议,这个问题要从国家层面,从政策、机制、待遇、发展空间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统筹考虑。“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招生必须体现面向基层。”他表示,现在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愿意到地县两级疾控机构工作,国家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和措施,为基层构建一个用得上、留得下、有质量、有水平的疾控队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唐世礼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重点解决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改善、设备配置更新、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环境整治 不容忽视
面对严峻的传染病防控形势,很多人呼吁尽快加强“源头治理”,其中环境污染是重要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丛斌说,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世界新发传染病达到40多种。新发传染病从发病学上讲,一是由于病原体变异,二是由于环境变化。其中,环境变化必须要引起重视。森林的砍伐、超生态容量的开发,导致自然界物种失衡,本来是寄生在动物体内、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转移到人的身上,比如疯牛病。新发传染病中3/4是人畜共患病,可见保持生态环境会影响人的生命健康。
罗清泉认为,传染病的源头治理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当前要下决心治理农村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造成土壤污染,也造成地下水污染。不少农村垃圾围村的现象比较严重,下一场暴雨,垃圾中各种有害物质、病菌随着雨水到处传播。
唐世礼建议,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投入,进一步支持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工作。把环境治理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疾病的传染源。
马文芳认为,农村改水改厕没有完全达标,成为造成农村传染源的重要方面,当前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没有普及到农村,不少群众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知之甚少,“重医轻防”的观念急需改变。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