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9-26 14:43:39 热度:1035
──访四川新绿色药业董事长周厚成
□ 本报记者 徐亚静
董事长周厚成
新绿色药业
戳破白色塑料碗表面的密封包装,将细腻的棕色颗粒从其中倾注到杯子里,再注上适量的开水,待颗粒溶解、晾凉后便可举杯啜饮。如果问这是什么,可能许多人会回答:不是速溶咖啡就是酸梅晶。“错了,这不是饮料,而是中药。”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着这种由他们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免煎中药”——与传统中药汤剂一口袋一口袋的“草根树皮”不同,白色塑料碗里分成六个小格子,每格里面可放置一次的药量,服用的时候戳破小格表面的包装即可。
而调剂这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智能中药房”更是与传统的中药房大相径庭。全密闭的白色设备占地极小,与传统药房令人眼花缭乱、极占空间的药斗形成强烈对比。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电脑完成处方确认后,只需按照设备指示灯将指示的药瓶取出倒置插入下药口,机器便可自动完成出药、封装。原本需要一到两个人忙活二十分钟左右的一个药方,一个人几分钟便可轻松调剂完成,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减少了病人等候时间,更没有传统中药房中令人头痛的粉尘污染问题。
无疑,中药配方颗粒和智能中药房是对传统中药汤剂和中药调剂模式的颠覆,是最具革命性的变革。那么,新绿色药业执着于不断创新的缘由是什么,中药配方颗粒这个在我国已存在了近20年之久的“新生事物”还面临哪些挑战呢?记者日前对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成进行了专访。
创新是新绿色的灵魂
不少人可能对汶川大地震时中药“大锅汤”没办法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服务的事件记忆犹新,但这件事对周厚成的“刺激”显然更大。在向灾区捐赠了近千万元的中西成药的同时,周厚成在董事会上力排众议,拍板决定投入近亿元人民币在新绿色药业第五代智能中药房的基础上研发可以车载的流动应急中药房。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4月21日下午,新绿色药业就组织了3支抗震救灾医疗队,携带自主研发的3部流动应急中药房,配备了解表、平喘、止咳、清热、活血祛瘀等200多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在灾区现场根据中医医师开出的处方进行配方,中药配方颗粒即冲即服,保证病员在3分钟之内服用到中药。
流动应急中药房的研发投入成本很高,但能带来的利润却显然不能和投入成正比。“不能上救灾一线,不能应用于急诊,中医药就瘸了腿,在现代社会难以发挥作用。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宝贵文化,更好地发扬不需要原因,只要有能力,成本再高我们也要投入。”在采访中,周厚成提的最多的,便是如何推动传统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当代社会。
1984年,从部队退伍的周厚成无意中一头扎进了中药的世界,成为彭州市葛仙山药材供应站经理,这使他渐渐地对中医药有了感情。1999年,周厚成创立了集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科研于一体的四川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全国首批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此后,他在原有公司基础上进行资源优化整合重组,于2009年1月创立了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在周厚成看来,中医药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故步自封的,历代的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当时最先进科技的历史,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无疑顺应了这样的规律。中药配方颗粒符合中医药用药特点,可以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加减,同时能最大限度保留中药材有效成分,而且应用方便。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原动力,更是新绿色药业的灵魂。作为拥有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四川省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新绿色药业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持续快速协调全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发、使用、储备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取得了中药配方颗粒、精制中药饮片、Am菌肥、彭芎一号等48项科研成果及专利。同时,公司结合自身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优势,建立了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质检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全产业链打造绿色企业
2012年5月,新绿色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剂川芎系列提取物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彭州市工业开发区开工。开工的项目规划占地255亩,总投资6.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3年内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6.3亿元。之所以把基地建在彭州,是因为这里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产区,出产川芎、重楼等多种道地药材,更是新绿色药业多个GAP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所在地。
近年来,农残超标、重金属超标、硫磺熏蒸等负面新闻一次次将中药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中成药生产企业开始“逆流而上”,将第一车间前移到药材种植的田间地头。不为人知的是,早在成立之初,新绿色药业就产生了建立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在别人为中药材来源而伤脑筋的时候,周厚成早已悄然打造完成了集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中药饮片GMP、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中药配方颗粒GMP生产以及药品流通于一身的全产业链企业。
到目前为止,新绿色药业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50个,共占地40余万亩,覆盖全国。新绿色一方面建立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培训药农中药材种植技术,带动了四川省内外中药材生产基地的种植农户近30万户增收致富。其中,彭州敖平的川芎基地于2004年5月通过了GAP认证,已发展到4个镇,种植户2万余人,年川芎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川芎1.5吨,年产值达3亿元。
“我们公司能生产的600多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全部可追溯,从源头上保证了药材质量。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虽然中药配方颗粒还处于试点生产阶段,没有国家标准,但我们的企业内控标准一点不含糊。”周厚成介绍,新绿色药业的中药配方颗粒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生产工艺制备,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条件恒定,人为可变因素小;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结合中药指纹图谱来检测原材料、中药配方颗粒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建立中药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图库,并有配方颗粒专属检验方法;对药典要求含量测定的药材品种制定了相应的配方颗粒含量质控指标。
此外,新绿色药业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保证颗粒剂相关指标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量之下,从而保证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安全性和声誉。目前,新绿色药业的产品除在国内市场全面销售外,还远销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新事物发展需要开放的心态
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20多年来,以其明显的优势行销海内外,应用人群不断扩大。据统计,当前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已达到四五十亿元人民币,有专家预测,在未来两年,这一数值或许将达万亿。然而,尽管市场认可、临床欢迎,但中药配方颗粒这个新生事物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伴随着争议,特别是其疗效是否能与传统汤剂相比肩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例如,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呼吸科主任李智等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感冒退热饮免煎颗粒剂与汤剂退热疗效的差异。该研究通过对64例感冒发热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感冒退热饮的免煎颗粒剂和汤剂具有同等的退热疗效。该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发表于2012年10月的《中医杂志》上。
更令人尴尬的是,各地对政策尺度的把握也不一样。2001年7月5日,有关部门出台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饮片管理范畴。然而,目前全国仅有北京、天津、重庆、福建、广东、安徽、四川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给付。“既然中药配方颗粒按饮片管理,为什么不能像饮片那样进入医保呢?”这是不少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共有的疑惑。
作为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周厚成对新事物从被质疑到被逐渐认可的过程之艰难深有感触。他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根据各类药材的不同特性,参照传统煎煮方法,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全成分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供医生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颗粒剂,具有免煎煮、携带方便等优点,更适合当代中医临床。“对新生事物,人们需要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的未来,将逐步被人们所接纳、所认可。”周厚成充满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4-03-12
2023-11-08
2023-07-14
2023-04-19
2023-03-09
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