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2-03-13 08:02:25 热度:1110
□本报记者 韩 璐 曹 政 崔 芳 乔 宁□
“大型公立医院无节制地扩张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大中城市,这种现象非常突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雅棠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的畸形扩张,已构成了对社会医疗资源的“虹吸”,把优秀医生、大量病人和医保资金都集中到一处,这不利于区域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
大医院的三轮“扩张潮”
曾长期在医疗卫生界工作的陈雅棠说,目前那些一再扩张的大医院,大多已是区域内顶尖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在当地乃至全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陈雅棠介绍,我国三甲医院曾出现过三轮“扩张潮”。第一轮扩张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刚刚实施医院分级管理。为了创建三甲医院,一些技术水平较好的医院开始扩大规模;第二轮扩张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那些已经评上三甲的医院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大兴土木,改善医疗环境。“前两轮扩张是在城市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发生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医院受到自身财力上的限制,还是有节制地扩张。在2005年左右,大医院开始的第三轮扩张可用‘汹涌’来形容。”
由于收入有保障,大医院的规模扩张也很容易得到银行资本的支持。盖大楼,搬新址,笼络优秀人才,大量购买高精尖医疗设备,形成了一批年收入数十亿元的大型医疗集团。陈雅棠说:“大医院的扩张已是欲罢不能。”
“垄断”抬高就医成本
“大医院无度扩张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拉高医疗费用,增加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比如,做一个阑尾炎手术,在不同级别的医院价格可能要相差3倍。”陈雅棠说,“如果大家都去大医院看病,医保资金也就都跟着流入了大型医院,这不仅更强化了大医院的垄断地位,而且和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水平也是不相吻合的。”
“要真正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定要打破这种格局。”陈雅棠说,“不是说医院不能扩张,而是要适度扩张。对于医院超乎实际需要的盲目扩张,应进行引导和干预。”
陈雅棠认为,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的出路在于分散优质资源。“如果再多几所眼科实力比较突出的医院,那么北京同仁医院的拥挤情况就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分级诊疗被架空
大医院无度扩张可能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萎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委员在小组讨论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病人乱看病、医生看乱病”,即病人生了小病也要挤到大医院去看,大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看许多常见病患者,而不能把精力放在疑难重症患者身上。
“大医院的盲目扩张和它的功能定位是相悖的。因为,大医院扩张之后,必然要抢本该基层医院来干的活,这意味着医疗资源的不足和浪费是并存的。”陈雅棠说,大医院的发展不应依靠外延式扩张,而是应该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效率等手段,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观点之辩
正方
大医院扩张应严控
全国政协委员赵吉光——
盲目扩张将自食苦果
“我反对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盲目扩张,因为这与我国的医改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院长赵吉光说,医改的方向之一就是要让各级医院按照其功能定位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其中,县级医院应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病治疗,三级医院则重在治疗急危重症、疑难杂症。
赵吉光说:“国家这几年对县级医院投入不少,建设步伐很快。如果病人将来逐渐回流,大医院将为自己扩建的每一平方米付出代价。”
赵吉光认为,如果一个城市有两所以上大医院,一旦有一所改善条件,市场份额的扩大是很快的,这就给其他的医院造成压力,并有可能引发扩张竞赛。赵吉光坦陈:“作为医院管理者,一定都曾或正在经历‘扩还是不扩’的内心纠结,这本身就不正常。”
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
医疗机构布局应统一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提出,应严控大医院规模的无序扩张,严禁1500张床位以上的超大型医院扩建、增床。
他建议对医疗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医疗机构布局设置纳入城市统一规划。一方面,引导大型公立医院在疾病谱跟踪研究、专科医疗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大型公立医院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专家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在城市周边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联合兴办500张床位以下的特色专科和康复医院,并通过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优化各级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反方
扩张符合现实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孔北华——
大医院需求“爆棚”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孔北华看来,对规模扩张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也需要从现实出发看待问题。
“与过去相比,医保覆盖面和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到大医院就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目前大医院的规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孔北华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省级或更大区域性的大型医疗中心设置四五千张床位也是正常的,“一方面,需求摆在那里;另一方面,大医院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也具备了扩张实力”。
针对“大型医院削减甚至取消门诊,只接受住院患者,专心从事疑难重症和科学研究”的建议,孔北华表示,“目前我们的大医院还不能和国外相比,取消门诊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国外的做法是基于成熟的分级诊疗基础之上,“不管什么人,哪怕是议员,生病还是必须首先到社区医生那里首诊”。但在国内,目前这一体系还远未形成,患者对于基层服务能力依然缺乏信任,对大医院的需求仍处于“爆棚”状态。
全国人大代表许戈良——
建议“两条腿走路”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表示赞同建立分级诊疗机制。“但是,分级诊疗机制建成还需要多少年?谁也说不好。这期间基层的患者就医需求怎么办?”
许戈良认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现实,让农民不得不前往大医院看病,这是大医院扩张的原因之一,而非结果。他举例说,安徽省立医院就诊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从今年年初开始,医院的床位已超过100%的使用率,但仍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现在还有1000多名病人等着住院,甚至连急诊病人有时候都找不到床位。”
“我的建议是两条腿走路。”许戈良说,一方面,加强基层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渐让百姓对基层服务体系有信心;另一方面,还是需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否则,看病难的矛盾,在今后几年里可能会进一步激化。
业内解读
做好区域卫生规划
政府干预应科学合理
管理者说:
做好区域卫生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说,从整体上看,进行区域卫生规划时要考虑到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结构、人群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简单地说,就是要科学地测算出区域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再看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去满足需求。
屈谦表示,区域卫生规划不能只考虑总量,还要考虑卫生资源的空间分布。以重庆市为例,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人口在80万以上的大县就有16个,为了让优质卫生资源的分布和群众需求相协调,除主城区以外,还要确保所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80万以上人口的大县县城都拥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一个好的区域卫生规划,必须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区域内的大医院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无限度地扩张。”屈谦强调,对口支援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大医院的责任所在。
专家视角:
政府干预应科学合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陈珞珈教授坦言,不断增加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是大医院扩张的主要因素,“2010年,全国综合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94.9%。照此推算,大型三甲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一般都达到100%以上。”
陈珞珈认为,政府与卫生主管部门对大医院的扩张口头上限制,实际上支持。一方面,大型医院的扩建项目都是由政府审批、立项、投资的;另一方面,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于政府给自己所辖区域内的医院投资,都是非常欢迎的。
对医院本身来说,无限扩张也未必是好事。“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一家医院有500张~800张床位时,便于管理,投入、产出效益最高;一旦达到10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无法达到优良的投入产出比。”
陈珞珈建议,政府应对超大医院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科学调研,尽快制定、出台并认真执行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院评价体系,促进各级医院的平衡发展。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