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这四点有效预防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07-16 22:14:09 热度:67

  夏季气温攀升、降雨量增多,蚊虫活动愈发活跃。中国疾控中心16日发布专门健康提示,提醒公众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要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做好清除蚊虫孳生地、防蚊灭蚊等预防举措。

  什么是蚊媒传染病?“小”虫子可能带来哪些“大”麻烦?人类和蚊虫的斗争是否随着气候环境变化,“打怪升级”?

  不可小看的蚊子——

  使人寒战、贫血的疟疾,使人抽搐、意识障碍的乙脑,使人高烧、全身剧痛、皮疹的登革热……蚊子虽小,却可能通过叮咬传播多种致命传染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在2021年宣布消除了疟疾。

  “2006年时,全国仍有疟疾病例6万多,我国仅用十余年时间就使这些传染病得到很好控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介绍。

  然而,全球化时代的“蚊虫迁徙”和气候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给蚊媒传染病防控带来了全新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数为1400万,创历史新高。

  蚊子的跨境流动,使我国亦面临较大“外防输入”压力。昆明海关公布信息显示,云南等边境地区不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也有感染性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而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等气候变化,为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了更加适宜生存的条件。

  刘起勇指出,气候、环境、自然灾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今夏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国家疾控局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随着夏季蚊虫进入活跃期,部分南方省份发生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本土疫情的风险逐步上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15日通报,该区近期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均为轻症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提示,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

  其中,发热会持续1至7天,伴有寒战、全身肌肉疼痛、呕吐等;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至5天;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专家介绍,基孔肯雅热如同登革热的“双胞胎兄弟”,都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症状也与登革热相似,但关节痛更为显著。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表示,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

  “居民们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白红莲说。

  加强这四项预防措施——

  王丽萍表示,面对蚊媒传染病的威胁,可以通过以下四项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在环境治理方面,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伊蚊的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等,这些地方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温床”。强烈建议公众定时清理家中上述容易积水的地方,不给蚊子提供繁殖的机会。

  在个人防护方面,要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无蚊空间”。包括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此外,在流行期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地逗留时间。

  暑期是出行高峰,建议公众加强关注流行区疫情。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出行前一定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也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王丽萍说。(记者:顾天成、徐弘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