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3-08-04 21:59:36 热度:551
部分婴幼儿因神经中枢和汗腺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中暑。(记者乔军伟摄)
◆酷暑当前,室内中暑者占了非职业性中暑死者三成
◆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可出现中风、脑梗等并发病
七月艳阳天,江浙沪一带超过40℃的极端高温天气频现,出现多个“热死人”案例,而因高温对身体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各种疾病和伤害更为多见。在这轮高温天气中,地处岭南的广州虽得以“幸免”,但长夏远未结束,酷暑随时可能重临。专家提醒,高温天气要防各种与中暑有关的热抽筋、热昏厥甚至是热衰竭、热射病等“热伤害”。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胡琼珍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学全教授
新闻回放:
上海十余人非职业性中暑死
40℃左右的高温下,没有空调,待上两天会怎样?上星期,杭州近60岁的何大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熬出了“热射病”。
7月24日那天,杭州的气温飙到了40.4℃,年近60岁的何大妈和老伴两个人在家觉得开空调太浪费,加上空调遥控器又出了点故障,老两口就守着电风扇,没开空调接连熬了两天,直至她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家人立马把她送进医院。医生发现,当时何大妈已经多脏器功能衰竭,随时都有可能不治,是患了典型的“热射病”。很多人对这个病名感到陌生,其实,它就是最严重的中暑。
像何大妈这样的病例,在持续的高温的江浙沪并非绝无仅有。据上海疾控中心统计,今夏中暑患者明显增加,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有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的患者占了三成以上。连日来,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已经收治了10名严重中暑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送到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高热不退。医院全力抢救,但因症状过于严重,截至7月30日已有3名患者死于热射病,还有两名严重中暑的患者生命垂危。
专家说法:“热死人”非玩笑 体弱老少要警惕
“每年一到夏天,因持续高温对身体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各种疾病和伤害都较多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学全教授根据多年来急诊的临床观察,称超过35℃的高温天气若持续几天,中暑患者就会明显增多。高温伤害在不同人群身上有不同表现,如热抽筋和热昏厥,发展下去可能出现热衰竭、热射病,甚至导致死亡。
“我们平时说‘热死人’似乎是句口头禅、玩笑话,但临床上也确也其事,但病例不算多。”蔡学全称,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热抽筋和热昏厥,一般经过及时降温补盐液处理后便能逐渐缓和,无需太过担心。而热衰竭和热射病多发生在直接烈日暴晒下工作者和体弱者或身体机能退化、有基础病的老人身上。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有部分婴幼儿因神经中枢和汗腺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在持续高温天易出现持续发热、烦躁、食欲不振等症状,且体温多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孩子出现暑热症时,应远离西晒不通风的闷热房间,有空调的话可将室温比外部温度调低5℃左右,一般就能帮助其降低体温。总之,老人和小孩在不通风的闷热环境中,身体的耐受度低,若通风降温不及时,更易受热伤害,出现抽筋、昏厥,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还可能出现热中风、脑梗等并发病,应引起警惕。
急救支招:抽筋昏厥易缓解 热衰竭热射病要送医
中暑常见,但偶尔也会死人。蔡学全建议夏天出门,特别是需要在室外作业者最好戴宽檐帽或撑把伞,宜穿透气易散热的衣服;别等到口渴才喝水,流汗多最好多喝淡盐水;孕妇、孩子,以及体弱或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高温天要少外出,非得外出则应尽量避开早上10点至下午4点室外温度较高的时段。学点急救常识也很有必要——
热抽筋:喝水补盐做按摩
气温太高时,室外运动激烈,肌肉抽筋的例子并不少见。这跟出汗太多致低钠血症有关。特别是小腿肌肉神经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敏感,更容易抽筋。
遇到这种情况应马上补水,有条件的喝运动饮料,或是喝点盐水,及早纠正身体因流汗过多、电解质紊乱。另外,抽筋的部位适当按摩,稍作休息,基本都可缓解。如有头晕、恶心、全身不适等中暑症状,而且持续加重,应及早到医院看病。
热昏厥:阴凉处平躺喝盐水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马上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平躺。若患者意识清醒,可喂服温盐水。绝大多数患者在阴凉处休息、补水后可恢复,但若头昏、乏力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反加剧,应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热衰竭、热射病:马上送医抢救
热衰竭、热射病多发于在烈日暴晒下工作的人、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可有抽筋、昏厥的表现,还可出现严重口渴,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体温急剧升高到40℃以上,甚至血压下降、休克或昏迷等等。如果抢救不及时,短时间内可出现生命危险。
今日出街的1542期《美食导报》19版“食疗餐单”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叶艳彬将为读者提供预防热伤害的食疗一周餐单,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