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7-18 17:51:23 热度:1192
罗志华(医生)
儿童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收费项目少,儿科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导致医学生不愿意到儿科工作,医院发展儿科积极性不高。7月14日,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北京市将先从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入手,目前,该市卫生部门和发改委等正在对相关工作进行讨论和调研。(7月15日《京华时报》)
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直接讲,就是儿科的医疗服务要涨价了。医学生不愿意到儿科工作,医院不愿发展儿科,的确需要通过利益调整来调动积极性,但以服务价格上涨来实现利益调整,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看病难、看病贵。
首先,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可涨价空间有多少呢?孩子得个感冒发烧就得千儿八百的。一方面儿科喊“亏”,一方面家长喊“贵”,如果无视这一事实,仍硬着头皮涨价,只能激化不满情绪,加剧医患矛盾。
其次,可以涨价的项目并不多。儿科与其他科室有许多通用的收费标准,比如药品价格和辅助检查,不分成人和儿童都是一样的价,因此这一部分无法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了普涨的局面不好收拾。可以涨的,只能是儿童独有的医疗服务,而这些项目很少,即使全都翻一番,也如杯水车薪。
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可能带动其他医疗服务价格跟风上涨,结果就会是,涨价所增加的收入并没有吸引更多的医学生加入到儿科队伍,反而使更多的病人加入到看不起病的行列。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解决儿科困境,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
儿科缺钱的根源,是投入不足、投入分配不合理的结果。儿科是政策性亏损的科室,应以政策性补贴来填补。因此,理顺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财政在对医院补贴时,可以多分配给政策性亏损较大的科室一些份额,解决医院发展这些科室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医院也应该把财政投入和医院业务收入,更多地分配给儿科等科室,使这些科室从政策性亏损变成“政策性赢利”,才能吸引更多的医科生。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