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7-02 23:10:10 热度:688
本报记者 金永红
医药领域频频出现的负面事件,让公众对这一行业的信任感时常遭遇“不测”,其根源在于医药健康产业与每个人都有关,医药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势必会有走麦城之时。
医药企业报告均分不及格
在近日举行的健康产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介绍,中国的医药产业,包括在华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很少,有的企业即使出具了社会责任报告,也只有薄薄的几页纸,质量不高。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该中心抽取了49家医药行业企业,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得分仅为27.7分,离及格线60分还很遥远。
该中心统计的25个行业中,医药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排在第22位,基本属于倒数的水平。专家认为,在医药这一事关生命安全的领域,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当务之急。
响应制度建设也是社会责任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一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主流趋向是道德主义,比如开展一些慈善、保护环境、重视员工发展的活动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内容。但是也要关注到,企业在国家的制度建设中,或者在公共政策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在新医改中凸显出来。
顾昕认为,医药企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改革药价虚高,让公众能够获得性价比高的医药服务,而不是用安全而无效的药。另外,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支付方式向总额预付等方向改革,医药企业怎样迎接挑战,改变原有的被民众诟病的模式,这就需要转向。他认为,制度建设是国家的职责,但是参与制度建设是所有公民的义务,企业作为企业公民,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要关注公共政策的走向,要参与政策学习和政策转移的过程,同时还应通过为政府提供有益的沟通资源,使中国的政策执行能够更加顺畅,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秋彤)
2024-09-25
2024-09-21
2024-09-20
2024-08-26
2024-08-22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