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1-08 16:58:31 热度:879
□ 卓 宏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累及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后,20%~30%的感染者会发生自发性病毒清除, 但70%~80%的患者将会持续感染。如得不到合理治疗,将有30%的持续感染者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危及患者的生命。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HCV感染的关键,HCV基因型被认为是能够预测疗效的主要指标。近年的研究发现,不仅病毒的基因型与疗效相关,而且宿主某些基因的多态性(SNP)也能够预测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早在2009年, Ge等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位于19号染色体上编码干扰素λ3(即IL28B)基因上游的rsl2979860位点SNP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紧密。随后,Akuta组织等证实IL-28B基因rsl2979860为保护性基因组合(CC组合)时,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获得持续应答(SVR)的几率是83%,而为非保护性基因组合 (TC组合)时,能够达到SVR的几率仅为32%。之后学者们陆续发现,IL-28B更多位点的SNP与抗病毒疗效相关。Suppiah等发现rs8099917的SNP为TT时是保护基因,为GT和GG时是非保护性基因,而且rs 8099917 SNP与rsl2979860 SNP基因位点之间为非平衡连锁,同时出现的几率较高,在获得SVR的患者中,rs8099917的SNP基因型为TT、GT和GG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3%、33.2%和3.8%。Tanaka等对rsl2980275的SNP进行了研究,认为保护基因型为AA,非保护基因型为AG和GG,在获得SVR的患者中基因型AA占了90.2%,而非保护性基因型GG的患者为0。
正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2011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在更新的慢性HCV诊治指南中,均将IL28B基因型列为预测慢性HCV感染疗效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研究显示,在慢性HCV感染者中IL-28的rsl2979860 CC、rsl2980275 AA和rs8099917 TT等“好”的SNP基因型在1型感染者中的频率在80%左右,远高于非洲和欧美人群,这一点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我国1型HCV感染者比非洲和欧美人群更容易获得SVR。
另外,宿主的肌苷腺苷三磷酸酶(ITPA)的基因型被认为在预测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导致的贫血中有重要意义,当ITPA的基因型为rsll27354 AA或者是rs7270101 CC时,患者发生贫血的几率比较低,这种基因型被称为贫血的保护性因子。ITPA基因型rsll27354 AA和rs7270101 CC在我国很罕见(分别为2.6%和0%),而在非洲和欧美这两个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可达到6.9%和11.2%,提示可能中国人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HCV感染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贫血。
总之,SNP作为基因组中最普遍的序列差异,在生物医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宿主IL一28B SNP与抗病毒疗效的高度关联以及ITPA SNP与贫血的密切关系是丙型肝炎近年研究的重点。这些指标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在新的抗HCV药物国际多中心研究以及国产仿制药研发过程中,研究者应在研究方案中加强对这些预测指标的检测——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结果与国际接轨,另外一方面利用这些指标的预测性能设计不同的研究方案,使研究结果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8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5